伐鼓临江放棹行,江云黯黯欲相迎。
楼台树压山平出,芦荻风回潮渐生。
落日西津同作客,新年北府又增兵。
匡时无计聊舒啸,鸥鹭全能减宦情。

【注释】1.伐鼓临江:击鼓渡江。2.黯黯:暗淡。3.楼台:指京口的高楼和台榭。4.压山平出:形容楼台高耸入云,突兀在山间。5.芦荻:芦苇。6.潮生:潮水上涨。7.西津:古津名,今属江苏镇江市。8.北府:指京口,因在京口设都督府故称。9.增兵:增加军队。10.舒啸:放声长啸,抒发胸怀。11.鸥鹭:比喻隐士。12.全能减宦情:全都能减少做官的欲望。

【赏析】诗人于元丰二年(1079)初春过江来到镇江(今属江苏)。当时,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意欲振兴国势。但朝中保守势力极力阻挠,使新政未能贯彻实行,反招致党争,造成政局动荡。诗人对此表示不满,写下此诗以抒怀。首联写诗人乘船渡江至京口,江上波涛汹涌,暗流涌动,仿佛要与诗人相迎;颔联写京口城楼高耸入云,屹立在江边,而江中的芦苇丛丛,潮水渐涨,景色壮美动人;颈联写诗人登上江滨楼台,面对落日余晖下的西津,感慨万千。尾联写诗人对时局的忧虑,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力的愿望。全诗意境雄浑阔大,气势磅礴,笔力雄健有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