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烈祠堂近水滨,帝城西望莽荆榛。
千秋遗恨悲荒燹,六尺宏谟托老臣。
延汉有心天不祚,复雠无愧义终申。
至令身后街亭役,犹使英雄泣识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 昭烈祠堂近水滨,帝城西望莽荆榛。

  • 昭烈祠:指的是刘备的庙祠,纪念他的历史地位。
  • 水滨:靠近水的地方。
  • 帝城:指古时的都城,这里可能是指三国时期的成都。
  • 莽荆榛:意指草木丛生,荒芜的景象。

第二句: 千秋遗恨悲荒燹,六尺宏谟托老臣。

  • 千秋:形容时间久远,这里可能是指历史长河中的时间跨度。
  • 遗恨:遗留下来的遗憾或悲伤。
  • 荒燹:指战乱破坏,这里可能是说战火焚烧后的荒凉景象。
  • 六尺宏谋:形容人的远大抱负。
  • 老臣:年老有智谋的大臣。

第三句: 延汉有心天不祚,复雠无愧义终申。

  • 延汉:延续汉朝的统治,这里可能有恢复汉朝之意。
  • 心有延汉之志:表达了作者对恢复汉室的决心。
  • 天不祚:上天没有保佑的意思。
  • 无愧:没有羞愧,表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正当的。
  • 义终申:正义始终得以伸张。

第四句: 至令身后街亭役,犹使英雄泣识人。

  • 至令:直到现在,这里指到现在。
  • 身后街亭役:指的是在诸葛亮去世后,蜀国仍然在街亭地区进行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痛苦。
  • 英杰(英雄):杰出的人物。
  • 泣识人:因感动而流泪认识一个人。

全诗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昭烈祠和帝城的描绘,表达了对三国历史时期英雄人物及其事迹的怀念。通过“千秋遗恨”与“六尺宏谋”等词句,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最后一句“至令身后街亭役,犹使英雄泣识人”,则表达了对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的哀悼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