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头戍鼓近残更,月黑天高玉斗横。
暗径野驼鸣铎过,远村深树见镫明。
中原何日东方旦,世路难期蜀道平。
见说燕南秋潦盛,正伤荍菽没官程。
【注释】
夜发黄村:指夜间乘船出发,经过黄村。黄村在今江西吉安地区永丰县西。戍鼓:守边的士卒击打战鼓报时。残更:指天快亮时的一更或二更。月黑天高玉斗横:指夜色已深,月光明亮,天上的北斗星横斜着。暗径野驼鸣铎过:指夜晚,荒野中,骆驼的铃声在回荡。镫明:指船上灯火闪烁。中原何日东方旦:何时才能从中原(指中原大地)看到东方初升的太阳。世路难期蜀道平:指天下道路艰难,难以预料。见说燕南秋潦盛:听说燕子南部的秋天水涨得很厉害。荍菽没官程:指朝廷征用百姓的粮食运往前线,淹没了百姓的庄稼。荍(jue决)——豆类作物。
【赏析】
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年),诗人因受宦官排挤,被贬为江陵别驾,途中遇风泊舟于黄村(今属江西)。全诗写景抒怀,情景相生,以景寓情,表达了作者对国事、家事、个人遭遇的感慨和忧虑。
首联描写夜行江上的情景。城头守边士卒击鼓,传来的是即将破晓的鼓声,而月亮却已高悬天空,北斗星也斜横夜空,一切都显得那么寂静。这两句写景,是诗人在船中所见,但诗人却把景物安排成这样:城头的守边士卒击鼓,这是时间上的近;而“月黑天高玉斗横”,则又是空间的远。“玉斗横”是说北斗星正横在天空。“月黑”与“天高”相对,“天高”又与“玉斗横”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静谧之感。
颔联写夜宿舟中的所见所闻。“暗径野驼鸣铎过”,是说在夜幕下,沿着幽暗的小路行进,不时有骆驼鸣叫着经过。“远村深树见镫明”,则是说远处村庄里,树林间,可以看到明亮的灯火映照出来。这两个句子都是通过细节来表现夜景的。“暗”、“远”二字突出了环境的幽暗和旅途的漫长,“野驼”、“深树”则写出了荒僻的原野和旷远的林木,给人以荒凉之感。“见镫明”,是说在这幽暗的夜里,只有船上的灯火才显得如此明亮,它不仅照亮了黑夜中的旅人,也照亮了诗人忧心如焚的心情。这一联是写景,更是抒情,它既表现了诗人的孤寂感,又表现了他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颈联写途中的感想。“中原何日东方旦”,是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从中原看到东方初升的太阳,表达了自己渴望早日回到长安的心情。“世路难期蜀道平”,则是说天下的道路是如此艰难,难以预料,暗示了自己政治上的失意。
尾联写自己的遭遇以及国家的形势。“见说燕南秋潦盛”,是说听说燕子以南的秋天洪水泛滥严重。“正伤荍菽没官程”,则是说自己正在为国家征收赋税的事情发愁。“荍菽”即豆类作物,这里指的就是农民的庄稼,而“没官程”则是指官府征收的赋税淹没了老百姓的农田。这两联都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心和忧思。
全诗写景抒情相结合,情景互生。前四句主要是写景,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气氛,后四句主要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国事、家事、个人遭遇的感慨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