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船兵气黯滃洲,丞相祠堂叱牧牛。
雁宕寒深虹贯日,龛山涛落雪惊秋。
头颅已送田横岛,妻子虚随范蠡舟。
更向江南怀阁部,梅花岭上暮云愁。

【注释】

谒张忠烈公墓:谒,拜谒;张忠烈,指南宋抗元名将张世杰,字德远。宋末元初,张世杰在海上抗击元军,被俘后不屈被杀,葬于今浙江定海县的东山。此为作者对张世杰的敬仰之情。楼船兵气黯滃洲:楼船,指南宋时的水师战船;黯滃,形容气势低沉而沉闷。楼船上的士兵面对大海,心情沉重,气氛压抑。丞相祠堂叱牧牛:张世杰曾封为太傅,故称“丞相”。祠堂,指张世杰的祠堂;叱牧牛,指指挥牧牛的人,喻指张世杰当年统率水师、指挥抗敌的情景。雁宕寒深虹贯日:雁宕山,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因山势高耸,形状如雁荡而得名。虹贯日,形容雁宕山的山峰直插云霄。龛山涛落雪惊秋:龛山,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涛落雪惊秋,形容海浪拍打岩石,声如雪落般清脆,使秋天的气息变得冷清起来。头颅已送田横岛:田横,战国时期齐国人,汉末农民起义领袖,以忠于汉室和反抗王莽暴政著称。他拒绝投降,自刎而死。诗人用“送”字来形容张世杰的死,意指张世杰已经去世。妻子虚随范蠡舟:范蠡,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隐居江湖。此处用范蠡来比喻张世杰的妻子,表示她现在只能随夫而去。更向江南怀阁部:江南,泛指长江以南地区;阁部,指南宋名臣文天祥。文天祥在抗元战争中英勇奋战,最终被元军俘虏。诗人用“更向”一词表达自己对文天祥的怀念之情。梅花岭上暮云愁:梅花岭,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附近;暮云愁,形容天色渐晚的景象。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文天祥的深切同情和哀悼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遗民诗人林景熙创作的一首悼念抗元名将张世杰的七言绝句。全诗通过对张世杰生前事迹的描绘,以及对其死后情景的想象,表达了对这位民族英雄的深切缅怀与敬意。

首联“楼船兵气黯滃洲,丞相祠堂叱牧牛”,描写了楼船水师的威武景象和丞相祠堂内牧牛人的威严形象。这里的“楼船兵气黯滃洲”,既写出了水师士兵的威武之姿,也暗含了他们的悲愤之情。而“叱牧牛”则进一步揭示了张世杰曾经指挥过牧牛人的场景。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张世杰当年的风采,也反映了他的悲剧命运。

颔联“雁宕寒深虹贯日,龛山涛落雪惊秋”,则进一步描绘了雁宕山和龛山的壮丽景色。雁宕山如同一只巨大的雁鸟,直插云霄,而龛山的涛声则如同雪花般飘落,令人感到寒冷而又凄凉。这两句诗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和人文景观的赞美和敬畏之情。然而,这种美景却无法抵挡住历史的残酷和现实的无奈。

颈联“头颅已送田横岛,妻子虚随范蠡舟”,则是对张世杰夫妇命运的描绘。张世杰虽然英勇善战,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投降,并被元军俘虏。他的妻子则只能随着丈夫一起赴死。这里的“虚随”一词,既表明了她无法逃脱的命运,也反映出了她的无奈和悲凉。

尾联“更向江南怀阁部,梅花岭上暮云愁”,则是诗人对张世杰最后归宿的想象。张世杰被俘后,被迫流放至江南,最终在梅花岭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这里所说的“江南”并非实指,而是诗人对张世杰一生遭遇的象征。这里的“梅花岭上暮云愁”,则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于张世杰不幸命运的感慨和哀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张世杰生前事迹和死后情景,表达了对这位民族英雄的深切缅怀与敬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