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荨麻岭,轻裘晚尚凉。
椒才铺地紫,麦待伏天黄。
数点犁云犊,千蹄曝石羊。
深山消溽暑,人境即仙乡。

注释:

  1. 端阳前二日度荨麻岭:端午节前两个晚上,经过荨麻岭。
  2. 五月荨麻岭,轻裘晚尚凉:五月的荨麻岭上,穿着轻便的皮衣还觉得凉爽。
  3. 椒才铺地紫,麦待伏天黄:花椒刚刚铺在地上,紫色,小麦等作物正等待夏天的阳光晒得金黄色。
  4. 数点犁云犊,千蹄曝石羊:几块犁耕后的泥土像云朵一样,牛儿正在晒太阳。
  5. 深山消溽暑,人境即仙乡:在深山中可以消除烦闷的暑气,进入人间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描述端午时节的诗歌。诗中的“端阳”指的是端午节,而“荨麻岭”是地名,位于中国湖南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端午节前夜经过荨麻岭的景象。
    诗的第一句“五月荨麻岭,轻裘晚尚凉”,描述了端午节前两个晚上,经过荨麻岭时,感受到的凉爽。这里的“轻裘”是指薄外套,而“晚尚凉”则表达了夜晚时分依然清凉的感觉。
    第二句“椒才铺地紫,麦待伏天黄”,进一步描绘了端午节前后农作物的生长状态。这里提到了花椒和小麦,前者刚被撒在地上,后者则正处于盛夏时节。
    第三句“数点犁云犊,千蹄曝石羊”,则展现了农田里劳作的场景,农民们正在用犁耕作,牛儿则在阳光下悠闲地休息。这里的牛儿和石头羊都是农耕文化的产物。
    最后一句“深山消溽暑,人境即仙乡”,则是诗人对整个景象的总结。在深山之中可以消解烦闷的暑气,进入人间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的“消溽暑”意味着消除酷热,使人感到舒适;“仙乡”则暗示了这个地方如同仙境一般美丽。
    整首诗通过对端午节前夜经过荨麻岭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这个特殊时刻的感受和印象,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节日、自然和农耕文化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