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斋,原名施彦士,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75,卒于公元1835
施彦士是清代诗人,以经世致用和天文地理见长。以下是关于施彦士的详细介绍:
- 生平背景
- 出生与字号:施彦士,字朴斋,又字楚珍,江苏崇明人。他于道光元年考取举人,显示了他在当时文坛有一定的成就。
- 政治生涯:施彦士曾受贺长龄、陶澍的延访入幕,并襄办海运事务。他的工作取得了成功,因此他后来历任万全等县官职。
- 卒年与贡献:施彦士因劳累过度在任上去世,留下了许多著作,其中《求己堂八种》、《海运图说》、《春秋朔闰表发覆》等作品至今仍然受到学者们的研究和推崇。
- 文学成就
- 诗文创作:施彦士的诗词风格独特,描绘了他在担任海运官员期间对家乡和自然景观的观察与感受。《端阳前二日度荨麻岭》便是他作品中的佳作之一,生动地展现了夏日山野的景致。
- 文学影响:施彦士的作品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不仅表现了个人的情感和志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例如,他的《伏天黄》中描写了夏季农田劳作的景象。
- 社会活动
- 经世致用:施彦士的学问以经世致用为主,即注重学问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这种观念使他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如协助处理海运事务。
- 政治参与:他曾受到时任两江总督的贺长龄和湖广总督陶澍的征聘,参与重要的行政工作。这一经历不仅展示了他的才能,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参与地方政务的社会现象。
- 文化贡献
- 出版著作:施彦士除了诗作外,还编写了《求己堂八种》,这是一部集合了他多方面学识的书籍,涵盖了天文、地理、历史等多个领域。
- 学术传承:他的作品和理论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视角。
- 人物评价
- 文学地位:施彦士在文学界的地位较为突出,被视为清代文人的典型代表之一,其作品被广泛传诵,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 人格魅力:他的生平和作品展现了一位具有远见卓识、敢于担当且勤勉务实的文人形象,深受后人的敬仰。
施彦士是一位在清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诗人。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志趣,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通过他的诗作,可以窥见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