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度逢寒食,何曾扫墓田。
他乡长儿女,故国隔山川。
明月飞乌鹊,空山叫杜鹃。
高堂添白发,朝夕泪如泉。
【译文】
七度寒食节,我从未在墓地扫过墓。
他乡无儿女,故国隔山川。
明月高照乌鹊飞,空山里杜鹃声声啼。
家中高堂添白发,日夜哭泣泪如泉。
【注释】
- 寒食:指清明节前一天的节日,民间有扫墓、吃冷食的习俗。
- 何曾:不曾。
- 他乡: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 子女:此处指远在他乡的儿子和女儿。
- 故国:旧的国家,这里指故乡。
- 山川:地理名词,泛指山和河流。
- 明月:明亮的月亮。
- 乌鹊:乌鸦。
- 高堂:高大的房屋或厅堂,指自己的家。
- 白发:头发变白。
- 朝夕:早晨和晚上。
- 泪如泉:眼泪像泉水一样流淌,形容哭得很厉害。
【赏析】
这首诗是王勃在唐代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关怀。首联“七度逢寒食,何曾扫墓田”描述了诗人在寒食节多次路过而未曾真正踏足墓地的情景。颔联“他乡无儿女,故国隔山川”则反映了诗人身处异地却无法与家人团聚的痛苦。颈联“明月飞乌鹊,空山叫杜鹃”以自然景物为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哀愁。尾联“高堂添白发,朝夕泪如泉”更是直接展现了诗人因思乡之情而导致的悲伤和泪水。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