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高卧久榛墟,谁复能来式故庐。
史论抑扬存节概,声华标榜自乘除。
才非劲敌输苏李,事已凶终悔耳余。
尔日升沉何足恨,不应重广《绝交书》。

徐书受的《广济桥访谢茂秦故居不得》是一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谢茂秦高卧山林、遗世独立的景仰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自身的无奈与感慨的诗歌。以下是对该诗逐句释义:

  • 首联:“斯人高卧久榛墟,谁复能来式故庐。”
    诗人以“斯人”指代谢茂秦,赞美其高洁的志趣和隐逸的生活态度。”高卧”意味着长期隐居,不问世事。“榛墟”则形容环境荒凉,无人打扰。诗人询问谁能再来拜访这位隐居者,表达了对朋友生活的深深羡慕和敬仰。

  • 颔联:“史论抑扬存节槩,声华标榜自乘除。”
    此联展现了谢茂秦的品格与风范,他虽身处乱世,但能保持自己的原则和节概,不为浮华所动,坚持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史论”暗指历史对他的评价,既有肯定也有否定。”声华”指的是他的名声和风采。”自乘除”则表明他能够超脱于名利之外,不被外界所影响。

  • 颈联:“才非劲敌输苏李,事已凶终悔耳余。”
    这句诗反映了谢茂秦在才华上并不出众,无法成为强有力的对手。“苏李”可能是指古代的两位文学巨匠——苏轼和李白,这里用来象征高远的才华和境界。“事已凶终”,说明他的遭遇或许已经注定不幸。诗人对此感到惋惜,并有悔恨之情流露。

  • 尾联:“尔日升沈何足恨,不应重广《绝交书》。”
    尾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看法。他认为个人的命运如同一叶扁舟,有时升沉不定,无需过于忧虑。同时,诗人也劝慰自己不必再写《绝交书》,即不必再与某人断绝关系,可能是对自己的一种解脱或释然。

综合以上分析,徐书受到《广济桥访谢茂秦故居不得》不仅是一次对朋友生活的赞美,更是对其精神世界的深刻体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述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对世事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坦然接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