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苍江山上楼,春申不见使人愁。
三千珠履今何在,江水汤汤日夜流。
君山望江楼题壁
山下苍江山上楼,春申不见使人愁。
三千珠履今何在,江水汤汤日夜流。
【注释】:
君山望江楼题壁:这是诗人登高远眺,凭栏遐想之作。
君山:指洞庭湖中君山岛。
春申君:即战国时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名歇,故后人称他为“春申君”。
三千珠履:形容仕宦之盛。
【赏析】:
《君山望江楼题壁》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一首诗。此诗前两句写诗人登上君山,极目远眺,触景生情;后两句则以江水的流逝来表达对仕宦生涯无常的感慨。全诗意境开阔,笔力雄健,一气呵成。
第一句中的”山下”和第二句的”山上”相对应,”苍山”和”楼上”相对应。这样,就把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君山的高处,而那”望中”所见的景象也更鲜明突出了:在远处,群山环抱着君山;在那近处,高楼耸立在山顶之上。
第二句紧接第一句的”不见”而来,用一个问句,表达了作者对春申君的怀念。春申君曾辅佐楚王,使国势强盛,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可是,当春申君去世之后,他的门客们纷纷离去,使得春申君生前的恩泽和威权也随之消失。因此,这一句既写出了诗人对过去辉煌历史的追怀,又暗含着对现实政治的不满情绪。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体现了李白诗歌的风格。
第三句进一步运用比喻手法,把”珠履”比作”三千”,从而突出了门客们的多寡。这一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春申君的权势之大。然而,随着春申君的失势,那些依附于他的门客们也都一个个离开了他。所以,最后一句说”今何在”,既是对过去的回顾,又是对现实的感叹。
这首诗的意境非常开阔。诗人站在高处,面对浩渺的江湖,不禁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以及仕宦的荣枯。而那流水不息、昼夜不停的情景,更增添了诗人的感慨。
这首诗的语言非常朴实自然,但所包含的意蕴却是深远而复杂的。诗人通过对君山望江楼这一特定地点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仕宦生涯的感慨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李白诗歌风格的特点:豪放奔放、气势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