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木叶落萧萧,手爇松明夜漏迢。
月色空庭看不尽,一瓢清酒读《离骚》。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要分析的内容,再仔细阅读全篇诗作,了解其内容、观点、语言特色及其所运用的手法;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对诗歌进行赏析。这首诗是作者晚年所作。《离骚》为屈原所作,借抒写自己的抱负和忧国忧民之心,表达了诗人对楚国命运的深切关怀。首句“山城木叶落萧萧”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象,落叶飘零,秋风萧瑟,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手爇松明夜漏迢”中“爇”“漏”都是指计时器具,这里指深夜,用词十分准确生动。第二句中的“月色空庭看不尽”描写了诗人在庭院中观赏月光的场景,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满足,而是继续沉浸在读书中,“一瓢清酒读《离骚》”一句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他一边饮酒一边读《离骚》,可见他对《离骚》的喜爱。
- 标题解说
即事:眼前之景,眼前之事。
- 注释
(1)即事:眼前之景,眼前之事。
(2)萧萧:形容落叶纷纷落下的样子。
(3)爇(ruò):点燃。
漏:古代计时器具。
(4)清酒:《离骚》又称《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长诗。
(5)《离骚》:战国时代楚国人屈原创作的政治抒情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
(6)赏析
此诗是一首纪实性很强的即兴之作,通过描绘秋夜月下独酌的情景来反映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首句“山城木叶落萧萧”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象,落叶飘零,秋风萧瑟,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手爇松明夜漏迢”中“爇”“漏”都是指计时器具,这里指深夜,用词十分准确生动。第二句中的“月色空庭看不尽”描写了诗人在庭院中观赏月光的场景,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满足,而是继续沉浸在读书中,“一瓢清酒读《离骚》”一句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他一边饮酒一边读《离骚》,可见他对《离骚》的喜爱。
- 翻译
山城树木凋零,叶子纷纷落下。手执松明,夜深漏尽。
庭院中月色空寂,难以尽览。举杯喝一口清酒,吟诵《离骚》。
- 鉴赏
此诗前两句写景。“山城木叶落萧萧”,这是一幅深秋季节的图画,落叶纷飞,秋风萧瑟,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气氛。“手爇松明漏迢”,这里的“爇”和“漏”是计时器,用来表示时间的流逝。“月色空庭看不尽”,这里的“空”字写出了月色之美,也写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空虚,他无法在这样美丽的月色中找到慰藉,反而更加感到寂寞。后两句写情。“一瓢清酒读《离骚》”,“一瓢清酒”指的是一杯清酒,“读《离骚》”指的是吟诵《离骚》。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对《离骚》的喜爱之情,也表现出他的孤独与苦闷。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述和情感的抒发,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