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发金阊,乘流至吴兴。
吴兴古都会,柔桑环水城。
四月育新蚕,室家俱不宁。
弱羽拂蚕子,但恐伤其生。
夜深閟镫火,时听食叶声。
缫丝贵白素,落釜乞余盈。
经纬为谁理,丝丝辛苦成。
妇子熟筹计,可以代春耕。
束缚未遑售,里吏扣柴荆。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思想情感,并结合诗句中的“金阊”“吴兴”等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杂诗”是乐府古题之一,属五言杂曲,多写男女情爱之事或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本诗即属于这一类型。
首联交代了出发地点和目的地,为下文作铺垫。
颔联中“柔桑环水城”,用“柔桑”写出了蚕丝的柔软,用“环水城”写出了蚕丝的美丽,表现了蚕丝之美。
颈联写了人们忙于养蚕的情景;“室家俱不宁”,表现了人们对蚕茧的依赖。
尾联描写了缫丝的过程,表现了劳动妇女的智慧与辛勤。
【答案】
译文:我乘船从金陵出发,顺流到苏州去。苏州是古都会,四周环绕着美丽的水城。四月间正是养蚕时节,家里都忙着织绸绢。蚕儿在嫩桑叶上吐丝结茧,但怕伤到蚕儿幼虫的生命。夜深人静时才点燃油灯,听到蚕食桑叶的声音。缫丝要选取白色的丝绸,煮茧时要尽量把茧煮透。丝线经纬都要理清,丝缕丝丝都要做成。妇女们熟练地算计,这样就能代替春耕。官府没有时间出售,里胥敲柴门来索钱。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农家生活的杂诗。首四句写江南水乡的景色。“扁舟”“金阊”点明作者出发的地点和目的地,为下文作铺垫。接着描绘吴兴古城水乡的风光,“柔桑”“环水城”,“弱羽”“伤其生”两句,既写出了蚕丝的柔美,也写出了蚕丝的珍贵。“夜深”“时听”两句,描写了蚕农们深夜工作的情景。“夜深”表明天色已晚,“时听”则表明他们仍在不停地劳作。这两句表现出蚕农们勤劳、朴实的精神风貌,同时反映了农民的生活状况。最后三句写养蚕的过程。“丝贵白素”两句,说明丝线需要选用白色,而煮茧则要煮得透彻,才能使丝线洁白。“丝丝辛苦成”两句表现了妇女们熟练的技艺和她们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最后四句以议论的形式抒发感慨。“束缚”两句,指出官府没有时间出售,里胥敲柴门来索钱,可见官府的苛捐杂税之繁重。“妇子”“可以”两句,说明妇女们通过缫丝来代耕,表现了广大劳动妇女智慧与辛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