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灵厌寂寞,推石堆山坳。
河伯怒驱之,奋作风雷号。
水头落云中,势与帆樯高。
舵工挟长技,一叶随惊涛。
撇捩转石罅,生死争秋毫。
瞬息数百里,东逝不可招。
我舟逆流上,飞泉洒林梢。
仆夫引竹缆,舟子刺松篙。
进尺还退寸,目瞪心摇摇。
势平流忽散,巨舰轻如毛。
暝色赴林壑,停泊傍渔舠。
吹火煮夜粥,共慰推挽劳。
重唇白甲鱼,出网鲜可疱。
掩篷读我书,斟酌樽中醪。
前滩名虎啸,西上更岧峣。
且复永今夕,何暇问明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飞鱼滩 - “飞鱼”是指鲤鱼,因为鲤鱼跳跃时速度很快,如同在空中飞翔一般。”飞鱼滩”则形象地描绘了鲤鱼跃起时的壮观景象。
山灵厌寂寞 - “山灵”是指山林中的神灵,这里用来比喻山中的寂静。”厌寂寞”表示厌倦了这种安静的状态。
推石堆山坳 - 这句描述了人们通过推石头来堆积山间的地形,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地形。
河伯怒驱之 - “河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的是黄河之神,这里用来象征河流的力量。”怒驱之”表示河流的力量被激起,像是愤怒地驱使着一切。
奋作风雷号 - “奋风”是指风吹动树木的声音,”奋作风雷”形容了风声大作,好像有雷声伴随一样。”号”则暗示了声音很大。
水头落云中,势与帆樯高 - 这句描述了水流的速度之快,仿佛可以与帆樯相比。这里的”水头”指的是水流的起点,”落云中”则形容水流的速度之快。
舵工挟长技,一叶随惊涛 - “舵工”指的是掌舵的人,”挟长技”表示掌舵的人技艺高超,能够驾驭强大的水流。”一叶随惊涛”形容船只在狂风暴雨中摇曳不定。
撇捩转石罅,生死争秋毫 - “撇捩”是指转动船身的动作,”转石罅”则形容船只在狭窄的缝隙中转动。”生死争秋毫”则形容船只在生死关头争夺那微小的生存空间。
瞬息数百里,东逝不可招 - 这两句描述了船只在极短的时间内穿越了数百里的距离,而这样的速度是难以追上的。
我舟逆流上,飞泉洒林梢 - 这句描述了诗人乘坐的船只逆流而上,而沿途的瀑布像雨点一样洒落在树林的顶端。
仆夫引竹缆,舟子刺松篙 - 这里的”仆夫”和”舟子”都是指船上的仆人和服务人员,他们正在使用竹缆和松篙控制船只。
进尺还退寸,目瞪心摇摇 - 这句话形容了服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艰难,他们需要精确地调整船的方向,以适应水流的变化。
势平流忽散,巨舰轻如毛 - 这句描述了水流突然变平,巨舰变得轻盈如同羽毛一样飘浮在空中。
暝色赴林壑,停泊傍渔舠 - 这里的”暝色”指的是天色已暗,”林壑”是指山林的轮廓,”停泊傍渔舠”则形容船只停靠在岸边,旁边是渔船。
吹火煮夜粥,共慰推挽劳 - 这句描述了夜晚,人们用火煮粥来慰劳自己的辛苦劳作。
重唇白甲鱼,出网鲜可疱 - 这里的”重唇”是指鱼唇厚而有力,”白甲鱼”则形容鱼的鳞片白色且光泽亮丽。”鲜可疱”意味着新鲜的鱼肉很难保存。
掩篷读我书,斟酌樽中醪 - 这句描述了诗人在夜晚读书,同时品尝着美酒。
前滩名虎啸,西上更岧峣 - 这里的”虎啸”是指老虎的吼叫声,”岧峣”则形容山峰的高耸入云。
且复永今夕,何暇问明朝 -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夜晚的珍惜和对明天的漠不关心。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表达,这首诗展现了李白作为“诗仙”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