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何灼灼,烂漫迎风开。春归红已歇,鶗鴂莫相催。
忆昔蓬门同食力,萧萧络纬霜中织。佐君夜读买兰膏。
典尽钗钿无怨色。君今已贵妾已老,红颜那比新人好。
避贤不敢妒蛾眉,何须定刈当门草。野径云低树色微,树头鸠妇已分飞。
也知性拙应遭逐,风雨飘摇何处归。

【注释】

  1. 桃花:这里指女子。2.灼灼:鲜艳的样子。3.烂漫:开得茂盛。4.鶗鴂(zhì jué):鸟名,相传是杜鹃的别名。5.蓬门:柴门。6.买兰膏:以卖兰草熬成的油来照明读书。7.典尽钗钿:卖光了首饰。8.蛾眉:代指妇女。9.避贤不敢妒蛾眉:指女子因避嫌疑而不敢妒嫉美貌的女子。10、“何须定刈当门草”:意谓不要因为门前有草就拔去它,比喻不要嫉妒别人的优点。11、野径云低树色微:野外的小路上白云很低,树木的颜色也显得暗淡。12、性拙应遭逐:性情不聪明被赶出家门。13、何处归:不知往哪里去。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被丈夫遗弃了的妇女,她对丈夫已无留恋之心,但仍想为丈夫做些事,以表示自己对他的一片忠心。这首诗就是女主人公在作一些针线活时所吟咏的诗句。全诗从女主人公的内心写起,由物及人,由己及人,最后以议论作结,表达了诗人的感情和见解。
    首句“桃花何灼灼”,描写的是初春时节盛开的桃花,色彩艳丽,红艳夺目,犹如少女娇美的容颜,光彩照人。接着“烂漫迎风开。”这一句承接第一句而来,描绘的是桃花盛开的景象,桃花迎着风向盛开,犹如少女迎着春风娇笑。这两句诗通过桃花这一形象,把一个美丽、娇媚的女子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为下文的抒情作了铺垫。
    第二句“春归红已歇”承接上句而来,写的是春天过去,桃花凋谢,落英缤纷。这句诗既写出了春天的逝去,也预示着女子的青春不再。接下来的句子“鶗鴂莫相催”承接第二句而来,写的是春天过去,桃花凋谢后,那曾经陪伴在女子身边的鶗鴂也不再催促她。这一句诗既是女子的自述,也是对男子的规劝,希望他不要因为自己的富贵而抛弃了曾经一起度过美好时光的妻子。
    第三句“忆昔蓬门同食力”,承接上句而来,写的是过去两人共同劳动的生活。这句诗既是对过去的回顾,也是对现在生活的无奈。第四句“萧萧络纬霜中织”,承接上句而来,写的是萧瑟秋风中,纺织娘在寒风中织布的情景。这一句诗既是女子的自喻,也是对自己命运的感叹。第五句“佐君夜读买兰膏”,承接上句而来,写的是女子在男子读书时为他买灯油的情景。第六句“典尽钗钿无怨色”。承接上句而来,写的是女子用典卖尽了自己所有的首饰,也没有怨言。第七句“君今已贵妾已老”,承接上句而来,写的是如今男人已经富贵,而女子却年老色衰,不能与他相配。第八句“红颜那比新人好”,承接上句而来,写的是女子认为自己的容貌比不上新娶的女子。第九句“避贤不敢妒蛾眉”,承接上句而来,写的是女子害怕与新娶的女子竞争,所以不敢嫉妒她的美丽。第十句“何须定刈当门草”,承接上句而来,写的是女子认为不必拔掉门前的杂草,比喻不必嫉妒别人的优点。第十一句“野径云低树色微”,承接上句而来,写的是野径上空飘浮着淡淡的云,树木的颜色也显得暗淡。第十二句“树头鸠妇已分飞”,承接上句而来,写的是树上的喜鹊已经双双飞去。第十三句“也知性拙应遭逐”,承接上句而来,写的是女子知道自己性格不好被丈夫赶走,所以感到委屈。第十四句“风雨飘摇何处归”,承接上句而来,写的是女子不知道该去哪里生活,只能在风雨中飘摇不定。
    整首诗从女子的自我抒情出发,由物及人,由己及人,最后以议论作结,表达了诗人的感情和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