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识清标傍水滨,一枝映出两枝春。
天生美质颜如玉,不向西施窃效颦。
注释:
谁识清标傍水滨,一枝映出两枝春。
天生美质颜如玉,不向西施窃效颦。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梅花自喻,以梅花的傲骨比喻自己的志向,表达了自己不随波逐流、坚持自我、追求高洁的人生态度。
首句“谁识清标傍水滨”,意思是说谁能认识这清新俊逸的梅花,它生长在靠近水的岸边。这里的“清标”指的是梅花的优雅气质,而“傍水滨”则描绘了梅花生长的环境。
颔联“一枝映出两枝春”,则是进一步描绘了梅花的美丽。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即《西施浣纱》中的西施。西施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的美丽足以让百花失色,但诗人并没有直接赞美西施的美丽,而是借用这个典故来表达自己的审美观。他认为,西施虽然美丽,但却失去了梅花那种自然、清新的美。
颈联“天生美质颜如玉,不向西施窃效颦。”则是诗人对梅花的赞颂。他称赞梅花有着天然的美质,就像玉石一样温润而光泽。同时,他也批评了那些模仿西施的人,认为他们不应该去偷学西施的妆容,因为那样会失去自己的本色。
这首诗通过咏物的方式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情感和人生观。他赞赏梅花的自然之美,批评那些模仿他人的行为,体现了他追求独立、个性和真实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