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人三十万,一夕度龙沙。
北望天山迥,南临斗柄斜。
雕弓含月影,宝剑拂霜华。
会见烽烟静,铙歌入汉家。
译文:
三十万征人,一夜之间渡过龙沙。
北望天山遥远,南临北斗星斜。
雕弓含月影,宝剑拂霜华。
会见烽烟已息,铙歌入汉家。
注释:
- 塞下曲:一种古代边塞地区的诗歌形式。
- 征人三十万:指远征的军队人数众多,达到三十万之众。
- 度龙沙:渡过龙城的沙滩。这里指的是渡过沙漠,形容军队长途跋涉。
- 北望天山迥:北望远处的天山山脉,形容地势辽阔,距离遥远。
- 斗柄斜:北斗七星的斗柄在天空中倾斜,常用来比喻战事或局势的变化。
- 雕弓含月影:雕刻精美的弓箭,月光下的阴影映照其中。
- 宝剑拂霜华:宝剑上闪耀着寒霜的光芒,形容武器的锋利和冷峻。
- 会见烽烟静:战事暂时平息,不再有烽火信号。
- 铙歌入汉家:战鼓声渐渐停歇,音乐开始演奏,象征着战争的结束和和平的来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宏大的战争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首句“三十万征人”直接点明了出征的人数之多,暗示了战事的规模之大。第二句“一夕度龙沙”,则将时间压缩到了一个瞬间,表现了士兵们迅速穿越沙漠的决心与勇气。
诗人通过对天山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辽阔而遥远的感觉,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第三句中的“斗柄斜”不仅点明了时间,还暗合了战事可能的变化趋势,增添了几分悬念。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用“雕弓含月影”、“宝剑拂霜华”等词语,巧妙地运用视觉和触觉的双重效果,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战场的冷冽与残酷。特别是“宝剑拂霜华”,更是将兵器的锋利与寒冷的气息融为一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会见烽烟静,铙歌入汉家”,则是对整个战事的收尾。这里的“会见”既是一种期望,也是对未来和平生活的向往;“铙歌入汉家”则传达了一种胜利的喜悦和回归的期待。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