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发山阴暮富春,扁舟事业未因循。
碧山红树可千里,故态狂奴能几人。
妖乱久应腰领绝,沧浪忽照鬓毛新。
遁亡东海情何极,重上西台意未驯。
【注释】
九月二十九日:指九月初十,即九月十九。散原:王士禛的号。觚庵:作者的朋友。复园:在今浙江富阳境内,与七里泷相去不远。絜(jié)先:即张絜臣。
山阴:指富春江上游的富阳、桐庐一带。
扁舟:小船。事业:功业。
碧山红树:形容景色秀丽。
故态狂奴:旧日的狂放行为。
妖乱久应腰领绝:长期受奸邪扰乱,应当身心交瘁,精气枯竭。
沧浪:指钱塘江,又称西湖,这里泛指杭州。
遁亡东海:隐遁于东海,意即归隐。
西台:指御史台,古代官署名。
【赏析】
公元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初六,诗人与友人王士禛和张萚臣同游富春江畔的七里泷。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用“朝发山阴暮富春”起兴,点明出游时间。接着写诗人乘扁舟溯流而上,经过富阳时,正值秋高气爽,水清沙白,两岸山色空蒙,风景如画,令人心旷神怡。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陶醉,而是想到自己功业未成,心情不免有些沮丧。
“碧山红树可千里,故态狂奴能几人?”这两句是说,眼前的美景虽然令人赏心悦目,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而自己的才学远不及古人,又怎能不自惭形秽呢?“故态狂奴”,暗用晋人阮籍嗜酒狂放的故事,以自嘲之语,抒发胸中不平之气。
“妖乱久应腰领绝,沧浪忽照鬓毛新。”这两句是说,长期的奸佞小人当道,国家混乱不堪,诗人早就感到厌倦了这样的生活,现在看到钱塘江上的波涛汹涌,忽然觉得自己的鬓角又生出黑发,似乎又看到了希望。诗人用“妖乱”、“沧浪”等词语,表达了他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之情。
“遁亡东海情何极,重上西台意未驯。”最后两句,诗人表示自己虽然隐居江湖,但仍然关心国事,不愿做“遁世之士”,“意未驯”。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高尚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深远含蓄,既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又体现了他的豪放不羁的性格和高洁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