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香火散秋烟,淡薄儒门更可怜。
问道不曾逢总老,结庐何处访穷禅。
山空疏把文公盏,潮落都无子静船。
欲扫斋坛寻旧约,洞门云锁已千年。
注释:
东林香火散秋烟,淡薄儒门更可怜。
东林寺的香火在秋天的烟雾中消散,儒门弟子的生活也显得凄凉而可怜。
问道不曾逢总老,结庐何处访穷禅。
我四处寻找能解答我心中疑惑的高人,但始终未能遇到那位总老,也没有找到可以隐居修炼的穷禅之地。
山空疏把文公盏,潮落都无子静船。
山上空旷无人,只能将酒杯放在桌上;潮水落下,连子静船也无处可泊。
欲扫斋坛寻旧约,洞门云锁已千年。
我希望能清扫一下祭坛上的尘土,寻找当年与朋友立下的约定,但洞口被云雾封锁,已有千年。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游历东林寺未果后的心情之作。全诗以“拟游白鹿洞未果”开篇,表达了诗人对游历东林寺的向往之情。接着,诗人描述了在东林寺中所见的景象,包括寺庙香火的消散和儒门弟子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在山林中的孤独与清贫。
诗人表达了自己四处寻找高僧、寻求智慧未果的遗憾。他提到“问道不曾逢总老”,意味着他一直在寻找那位能够指点迷津的智者,但始终未能如愿。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隐居修行之地的渴望,但最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这两句诗既反映了诗人对于知识与智慧的追求,也体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困惑。
诗人描绘了他在山林中的孤寂与清贫。他看到山间空旷无人,只能将酒杯放置在桌上;潮水落下时,连子静船也无处可泊。这些景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山林中的孤立无援和内心的孤独。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清扫祭坛上的尘土,寻找与朋友的约定,但发现洞口被云雾封锁,已有千年。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怀念和留恋,也暗示了他对现实的无力感和对未来的迷茫。
这首诗通过描绘东林寺的景物与诗人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于知识的探索、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困惑。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清贫和对未来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