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中谁实百芳庭,卷地凉风取次经。
入梦姞兰虚服媚,回心苏蕙是英灵。
孤根托处宁辞忌,沉醉闻时倘可醒。
性烈香煎终不悔,起看鸿影入青冥。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借物抒情,借花喻人。全诗四句,每句都紧扣“香”字展开描写,以“香”为中心,从香气之盛、入梦、回心、托根、沉醉等不同角度来写花的芬芳。诗人在描写的同时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和追求。
题心畬秋园杂卉册子
望中谁实百芳庭,卷地凉风取次经。
入梦姞兰虚服媚,回心苏蕙是英灵。
孤根托处宁辞忌,沉醉闻时倘可醒。
性烈香煎终不悔,起看鸿影入青冥。
注释:我盼望着能生活在百花盛开的庭院中,那卷地的凉爽之风随意吹拂。梦中闻到了幽兰的香气,它虚无缥缈却让人陶醉;回到现实中才感受到真正的美好。孤独的根在何处都可以生长,何必在意别人的嫉妒呢?沉醉于花香之中,如果可以,就请清醒过来吧!这种香气热烈而持久,最终也不会后悔,起身看看鸿雁飞过天空,它们进入了青天。赏析: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借物抒情,借花喻人。全诗四句,每句都紧扣“香”字展开描写,以“香”为中心,从香气之盛、入梦、回心、托根、沉醉等不同角度来写花的芬芳。诗人在描写的同时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和追求。
望中谁实百芳庭,卷地凉风取次经。
望中谁实百芳庭,卷地凉风取次经。
这句的意思是说:在远方的花园里,有各种各样的芳香的花。这些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这里的“谁实”意为“何人”,即问谁能在这里拥有这么多的芬芳。而“百芳庭”则形象地描绘出花园的美丽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这句中的“卷地凉风”则形容了一阵突如其来的凉风吹过,使得花朵们摇曳生姿。这里的“卷地”意味着风力很大,足以将地面上的花瓣吹起。而“取次经”则表示这样的风并不拘泥于某一种特定的路径或是方式,而是随心所欲地掠过花园的每一个角落。
入梦姞兰虚服媚,回心苏蕙是英灵。
这句中的“入梦姞兰虚服媚”意指当夜晚降临,梦醒时分,那些美丽的花儿仿佛真的具有了某种魔力,让人感到陶醉不已。这里的“姞兰”是一种传说中的仙草,能够让人忘却痛苦并进入梦境。而“虚服媚”则表示这些仙草虽然美丽动人,但却只是虚幻之物,无法真正满足人们的需要。而“回心苏蕙是英灵”则是在赞美那些能够用智慧和才华战胜困难的人。这里的“回心”指的是转变思想,摒弃旧观念;而“苏蕙”则是春秋时期的美女,她以自己的智慧和才华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这句中的“孤根托处宁辞忌,沉醉闻时倘可醒”则是在表达对孤独而又坚韧不拔的人的赞美之情。这里的“孤根”指的是孤独的个体或事物,它们没有固定的依附对象,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生存和发展。而“托处”则表示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并不易,但仍然能够坚强地面对挑战。至于“醉闻”则是通过比喻的方式来形容自己沉浸在美好的事物中不能自拔的状态。
这句中的“性烈香煎终不悔,起看鸿影入青冥”则是在强调一个人对于自己信念的追求是坚定而执着的。这里的“性烈”指的是性情非常强烈;而“香煎”则是指香味浓厚且持久。这两个词一起形容了一个人对于自己信仰的坚持和执着。而“终不悔”则表示即使面临困境和挫折也绝不后悔当初的选择。最后两句则是在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这里的“起看”指的是抬头仰望;而“鸿影”则是指大雁飞行时留下的影子。这两个词一起暗示着远方的朋友正在远离而去。
整首诗通过对花香、仙子、孤根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孤独坚韧、坚守信念以及远方朋友的深深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