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芬,原名程恩泽,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85,卒于公元1837
程恩泽是清代著名的学者与诗人,他的诗作深受李商隐、韩愈和黄庭坚的影响,主张“凡欲通义理者必自训诂始”。他不仅在诗歌创作上表现出深厚的文学造诣,还在金石书画、医算等多个领域有所涉猎。 以下是对程恩泽的详细介绍:
生平背景:程恩泽生于乾隆四十五年(1785年),卒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字云芬,号春海。安徽徽州歙县人,其家族世代为官。他早年受业于江都凌廷堪,受到严格而全面的学术训练。
治学理念:程恩泽提出了“凡欲通义理者必自训诂始”的治学主张,并贯彻到诗歌创作中。他强调诗词要追求深刻的义理理解,这成为他诗歌创作的特色之一。
诗歌成就:程恩泽的诗歌初学李商隐,后转向学习韩愈和黄庭坚。他的诗歌风格兼备两人的优点,既有温庭筠的细腻,又有李商隐的深情,同时融入了韩愈的豪放与黄庭坚的峭拔。
代表作品:程恩泽的代表作品包括《游宝藏寺清凉厂》《题郎海西画马》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诗歌才华,也反映了他的个人情感与艺术追求。
学术贡献:除了诗歌创作,程恩泽还致力于学术研究,著有《国策地名考》、《程侍郎遗集》等著作,他在金石书画、医算等领域也有所涉猎,是近代宋诗运动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社会地位:程恩泽在嘉庆、道光年间享有极高的声誉,与阮元并为这一时期的儒林之首。他不仅是诗人,还是一位官员,历任贵州学政、侍读学士、内阁学士等职,直至户部侍郎。
文化影响:程恩泽的诗歌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诗句流传至今,成为后人研究清代诗歌的重要资料。他的创作不仅体现了个人的艺术追求,也展现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风貌。
程恩泽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歌和学术研究都在中国古典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一生是对传统文人理想的坚守与实践,他的诗歌和学术成就至今仍被后人传颂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