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萧瑟叹平生,绝世悲凉亦可惊。
时至则行原不恪,死而后已竟何成。
冬郎解笑东方朔,汉武能知马长卿。
漫效实斋书感遇,负恩深处涕先倾。

【注释】

萧瑟:风声。

绝世悲凉亦可惊:世上罕见的悲凉也令人震惊。

恪(kuài):恭顺,遵守。

冬郎:指唐玄宗李隆基,因唐玄宗曾与东方朔同姓,故以冬郎称之。

解:通“恺”。

长卿:即司马相如,字长卿。

实斋书感遇:指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公》诗。

负恩:背恩。

【赏析】

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时值安史之乱后,诗人避乱夔州,在夔州期间写下了这首诗。全诗抒发了诗人在乱世中忧国忧民、忠君报国而不得其用,又身受排挤的苦闷心情。

首联写诗人对世事的感慨,“不曾萧瑟叹平生”,是说自己一生未曾叹息过世态炎凉。这里“萧瑟”二字用得非常妙,它既是秋风的意象,又是萧条的代称,同时又暗示着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内心悲凉的心境。“绝世悲凉亦可惊”,是说世间少有的悲凉景象也令人感到惊讶。这里诗人把对时政的不满和对社会现实的担忧表达得淋漓尽致。“时至则行原不恪”,是说时势到了就行动起来,但并不遵守自己的本分,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一种失望和批判。“死而后已竟何成”,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一生追求的理想和抱负始终没有实现的悲哀之情。

颔联写诗人在仕途上的挫折感。“冬郎解笑东方朔”,是说冬郎(唐玄宗)能够理解东方朔的遭遇。这里用典是为了表达诗人对于皇帝能够体察臣子困境的感激之情。“汉武能知马长卿”,是说汉武帝能够了解司马相如的才华和遭遇。这里用典是为了表达诗人对于君主能够赏识人才的期望和憧憬。然而,诗人的现实却远非如此乐观,他在政治上屡遭排挤,理想抱负难以实现。

颈联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漫效实斋书感遇”,是说他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公》一诗中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之情。“负恩深处涕先倾”,是说由于自己遭受背叛和误解,因此心中充满了愤慨和悲伤,泪水早已流干。这里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尾联写诗人对未来的期望。“负恩深处涕先倾”,是说由于受到国家的辜负和个人的不幸,因此心中充满了悲痛和失望,泪水早已流干。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是继续为国为民而努力奋斗。“漫效实斋书感遇”一句,既表明了自己曾经有过类似的感受,又表示出自己对于这种情感的超越和超越;最后以一个坚定的信念结束全文,表现出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