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与英灵地下游,不知欢乐抑沉忧。
只遗后死栖惶泪,痴绝还从枕上流。

【注释】

六月:指夏季的六月初。廿六:十六,这里用数字来表示农历。夕梦:傍晚时分梦见。诒重:李治,唐高宗李治之子,名弘。强志:李弘的字。死矣:死了。余:我。亦哭醒后旋复入梦:醒来以后又进入了梦乡。旋:随即;复:又。相向哭:面对面地哭泣。岂:难道。两人:二人。地下果相聚耶:地下真的能相逢吗?

【赏析】

此诗作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七月,当时李治、武则天、李弘三兄弟在洛阳,作者任监察御史,与李治同僚共事,因此对李治十分同情。这首诗是作者梦中与李治相遇并听到他的死讯,因而悲痛万分而作的一首悼亡诗。

首联写梦境。“梦与英灵地下游”,是说作者和已故的李治一同在阴间地下游走,李治已经死去,不可能再游了。诗人想象着与已故的李治在阴间地下游走,表现了自己对李治的思念之情。“不知欢乐抑沉忧”,是说他们之间虽然相隔阴阳,但是仍然像生前一样,能够相互倾诉心声,彼此安慰,互相勉励。这一联中,“英灵”一词用得极为恰当,既表明了李治死后的灵魂仍然健在,又表现出诗人对李治的怀念之情。

颔联写梦中相见,互诉衷肠。“只遗后死栖惶泪”,是指李治死后灵魂来到人间,作者为他感到悲伤,不禁流下了眼泪。“痴绝还从枕上流”,是说泪水从作者的枕上不断涌出,这一句既表现了作者对李治的思念之情,又表现了自己的痴情之意。

颈联进一步描绘了作者与李治的悲怆之情。“后死栖惶泪”,是指作者在梦中与李治重逢,李治已经去世,只能通过哭泣来表达自己的哀思之情。“痴绝还从枕上流”,是说泪水从作者的枕上不断涌出,这一句既表现了作者对李治的思念之情,又表现了自己的痴情之意。

尾联以设问的形式结尾,表达了作者对李治生死离别的感慨。“岂两人地下果相聚耶”,是说如果李治真的还活着,我们一定会团聚在一起,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然而现在却只能在这里分别,让人感到无比的遗憾。这一联既抒发了作者的感慨之情,又表现出了他对李治的深深怀念。

这首小诗通过对梦境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已故亲人的深情厚意。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