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朝遗古寺,门对荒江开。
幽境出世间,梦中时一来。
红廊缭千步,殿角高崔嵬。
蜂房巧接连,琅函净签排。
檐竹浮江光,几榻碧潆洄。
老僧强为礼,雪眉映枯骸。
似言暮色深,一宿且为佳。
上灯起霜钟,苍茫入江雷。
恍然暂已觉,我梦何时回。

【注释】

  1. 何朝遗古寺:何朝,不详。遗,遗留下来。
  2. 门对荒江开:大门对着荒凉的江面。
  3. 幽境出世间:一个幽静的境界出现在世间。
  4. 梦中时一来:梦中经常来到这里。
  5. 红廊缭千步:红色的长廊环绕着长长的台阶,有一千步那么长。
  6. 殿角高崔嵬:殿角高耸入云。
  7. 蜂房巧接连:像蜂窝一样的房顶巧妙相连。
  8. 琅函净签排:用玉质的盒子装好的签文整齐排列在下面。
  9. 檐竹浮江光:屋檐边的竹子倒映在江面上。
  10. 几榻碧潆洄:几案和床榻的颜色是绿色的,它们在江水中回旋。
  11. 老僧强为礼:年轻的和尚勉强地行礼。
  12. 雪眉映枯骸:僧人的眉毛像雪一样白,但面容却显得枯槁。
  13. 雪眉映枯骸:僧人的眉毛像雪一样白,但面容却显得枯槁。
  14. 似言暮色深:仿佛在说天色已经变暗。
  15. 一宿且为佳:今晚在这里住宿会比较好。
  16. 上灯起霜钟:晚上点上灯火,敲响了寒钟。
  17. 苍茫入江雷:江面上弥漫着一片苍茫,雷声也随着而来。
  18. 恍然暂已觉:恍惚间似乎已经醒来。

【赏析】
这是一首记梦诗,诗人在梦中来到了焦山定慧寺,并作了一首记叙其经历的诗。这首诗以梦境为载体,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人生以及修行的深刻认识。

诗歌开篇即写“何朝遗古寺”,表达了诗人对古老寺庙的怀念之情。接着通过“门对荒江开”等描绘,勾勒出一幅寺庙与江水相望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深远的氛围。这种描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寺庙的幽静,还暗示了梦境中的场景与现实中的景致形成了鲜明对比。

诗人详细描绘了梦中所见之景,包括“红廊缭千步”、“殿角高崔嵬”等。这些细节描绘不仅丰富了画面内容,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殿角高崔嵬”一句,更是将寺庙的庄严之感展现无遗。同时,诗人还通过对“蜂房巧接连”、“琅函净签排”等景象的刻画,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真实。

诗歌还通过“老僧强为礼”、“雪眉映枯骸”等形象,展示了梦境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还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诗歌以“我梦何时回”作结,既表达了诗人对梦境的留恋之情,又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