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梦淮底村,愁步千里积。
荷碧水到门,洗眼湖上宅。
徇物情易迁,俄复百端集。
初年耿志事,千仞瘗冰雪。
漫作徐泗游,惝恍对沟瘠。
未能六凿通,那救枯鱼泣。
所学失平生,衔髓馀惨戚。
有如临化消,空养千金璧。
孤往违因依,怀远互凄恻。
南湖晦夜寄怀散原先生
系梦淮底村,愁步千里积。
荷碧水到门,洗眼湖上宅。
徇物情易迁,俄复百端集。
初年耿志事,千仞瘗冰雪。
漫作徐泗游,惝恍对沟瘠。
未能六凿通,那救枯鱼泣。
所学失平生,衔髓馀惨戚。
有如临化消,空养千金璧。
孤往违因依,怀远互凄恻。
【注释】:
- 系梦淮底村:在淮河岸边的一个村庄里有一个梦境。
- 愁步千里积:忧愁的心情如同走过了千里路一样长。
- 荷碧水到门:荷叶绿水到了家门口。
- 徇物情易迁:随环境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情感。
- 俄复百端集:不久又有许多事情聚集在一起。
- 初年耿志事:早年的志向和事迹。
- 千仞瘗冰雪:用千仞高的石头埋藏冰雪。
- 漫作徐泗游:随意地游览了徐、泗两州。
- 惝恍:迷离恍惚的样子。
- 未能六凿通:没能打通六窍(指人的六个感官,即眼、耳、鼻、舌、手、脚)中的任何一个。
- 那救枯鱼泣:怎么救得活干涸即将死去的鱼呢。
- 孤往违因依:孤独而行,不依赖别人。
- 怀远互凄恻:怀念远方的人互相感到凄怆悲切。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寄怀于散原先生之作,通过描述诗人在南湖之夜的思考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
全诗以抒情为主,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情感以及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感慨。诗人在诗中描绘了自己在南湖之夜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淮河两岸村庄、荷塘、徐泗两州的描写,展示了自己内心的忧郁与迷茫。同时,诗人也通过对于情感变化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情感以及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首两句“系梦淮底村,愁步千里积”,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梦见家乡的情景,以及因此而产生的深深忧愁。诗人通过“千里”这一意象,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愁”字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
第三句“荷碧水到门,洗眼湖上宅”,描绘了诗人看到荷塘美景时的愉悦心情。然而,这种愉悦并未持续太久,因为随后的诗句“徇物情易迁,俄复百端集。”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他无法抗拒外界的影响,总是在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情感与志向。
接下来的句子“初年耿志事,千仞瘗冰雪”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坚持与执着。他用千仞高的石头来埋葬冰雪,象征着自己对于理想与信念的坚守。然而,诗人的内心仍然充满了忧虑和不安,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努力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开始描绘自己在徐、泗两州的生活。然而,他的心中却始终无法平静下来,思绪万千。他无法打通自己的六窍(指眼、耳、鼻、舌、手、脚),也无法解救干涸即将死去的鱼。这些困境使得诗人更加感到无助和绝望。
最后几句“孤往违因依,怀远互凄恻”则是诗人对自己孤独而行的感慨以及对他人思念的表达。他明白自己的孤独,但也清楚这份孤独让他更加珍视与他人的联系。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虽然怀揣着对远方人的思念,但这种思念却带来了更多的痛苦和悲伤。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抒情诗。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追求。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抒发,诗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情感以及命运的独特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