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之高孰可攀,青崖白谷非人间。
天生芳臭不并世,待时敛翼归名山。
山中师友足磋砺,读书被褐方悠然。
大云舒卷一千里,三峰屹立凝苍颜。
僭窃当涂迄典午,避秦见志渊明贤。
草付风云偶会合,犹可牵连三十年。
千年一清圣人在,河流到海何时还。
六朝五季并乱世,持校今日犹非艰。
五岳峥嵘在天地,渺然人物空云烟。
渔洋山人际盛世,赋诗送远摹高骞。
戴生务旃画笔好,奇气还仗诗人传。
我事丹青易升斗,日储月敛惟忧煎。
聊图故事寄愧慕,嵯峨寤寐长周旋。
何时真人定六合,坠驴绝倒希夷仙。
这首诗描绘了华山的壮丽风光和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以下是逐句释义与赏析:
注释
- 华山之高孰可攀,青崖白谷非人间。
- “华山之高”:华山非常高。
- “孰可攀”:谁能够攀登到山顶?
- “青崖白谷”:山中有很多青色的悬崖和白色的山谷。
- “非人间”:这些景色不在人间。
- 天生芳臭不并世,待时敛翼归名山。
- “天生芳臭”:形容华山的芬芳香气自然生成,与众不同。
- “不并世”:不同于世间的其他美景。
- “待时敛翼”:等待时机收起翅膀,回到名山。
- 山中师友足磋砺,读书被褐方悠然。
- “师友”:指在华山中的老师和朋友。
- “足磋砺”:足够用来互相磨练、切磋。
- “读书被褐”:穿着粗布衣服读书学习。
- “方悠然”:才能感到悠闲自在。
- 大云舒卷一千里,三峰屹立凝苍颜。
- “大云舒卷”:大云在空中舒展开,覆盖千里。
- “一千里”:形容距离非常远。
- “三峰”:华山有著名的东、西、南三座山峰。
- “屹立”:挺立不动。
- “凝苍颜”:显得庄重而深沉。
- 僭窃当涂迄典午,避秦见志渊明贤。
- “僭窃”:非法占有或超越本分。
- “当涂”:掌权或居高位。
- “逮典午”:到达晋朝末年,即三国时期的末期。
- “避秦见志”:避开秦朝,表明自己的志向。
- “渊明贤”:陶渊明是古代著名的隐士,这里表示追求隐逸的生活。
- 草付风云偶会合,犹可牵连三十年。
- “草付”:比喻世事如草,随风飘荡。
- “风云偶会合”:有时候偶然相遇。
- “犹可牵连三十年”:虽然暂时分开,但仍然可以保持联系。
- 千年一清圣人在,河流到海何时还。
- “千年一清”:千年一次的清明。
- “圣人在”:有圣人存在。
- “河流到海”:比喻时间的流逝。
- “何时还”:什么时候能回来?
- 六朝五季并乱世,持校今日犹非艰。
- “六朝五季”:历史上的六个朝代(南朝)和五个朝代(北朝)。
- “乱世”:混乱的时代。
- “持校”:比较或对照。
- “今日”:现在。
- “犹非艰”:依然不容易。
- 五岳峥嵘在天地,渺然人物空云烟。
- “五岳”:中国的五大名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 “峥嵘”:形容山峰高耸。
- “渺然”:形容人或物渺小。
- “人物空云烟”:人或事物像云烟一样飘渺。
- 渔洋山人际盛世,赋诗送远摹高骞。
- “渔洋山”:可能指的是山东的一个地方(具体地名不详)。
- “际盛世”:处于太平盛世。
- “赋诗送远”:写诗送别远方的人。
- “摹高骞”:模仿高尚的品质。
- 戴生务旃画笔好,奇气还仗诗人传。
- “戴生务旃”:可能是一位画家的名字(具体不详)。
- “画笔好”:擅长绘画。
- “传”:传递。
- 我事丹青易升斗,日储月敛惟忧煎。
- “我事丹青”:我做的是绘画的工作。
- “易升斗”:容易得到升斗(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
- “惟忧煎”:忧虑煎熬。
- 聊图故事寄愧慕,嵯峨寤寐长周旋。
- “聊图故事”:暂且描绘一些故事。
- “寄愧慕”:表达遗憾和仰慕之情。
- “嵯峨寤寐”:形容思绪纷乱,难以入睡。
- “长周旋”:长久地徘徊。
- 何时真人定六合,坠驴绝倒希夷仙。
- “真人”:道教中修行到最高境界的人。
- “定六合”:平定天下四方。
- “坠驴”:传说中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时坠落,后来化身成仙。
- “希夷仙”:希夷派是道教的一个分支,以修道成仙为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华山的高峻和美丽,以及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向往。诗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华山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超脱世俗的追求。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历史和现实,表达了对社会动荡和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既有山水之美,又有哲理之意,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