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勘书官学曹,桐城一老同昏朝。
澹怀万事不挂眼,心维口诵惟方姚。
精诚所结好所聚,阅肆妙迹逢灵皋。
朱书平点柳州集,辨析雅郑严秋毫。
惜抱遗文旧所得,酒酣出示珍球刀。
行草宕逸味隽永,题品妙称安吴包。
座间凫翁最倾倒,书后博引何滔滔。
春明燕饮事在眼,家居撞坏群儿跳。
抱润先生亦宿草,长物散失寒烟飘。
醰醰至味沁肺腑,坠欢隔世难重遭。
斯文一脉有冥契,纵极天椓终难消。
沉渊连璧复照眼,如水收覆魂相招。
去年旧京觏袁子,摩挲柳集真久要。
君复徵题姚手迹,拓本远致千琼瑶。
桐城后劲两君属,弥天风雨闻嘐嘐。
我落穷边岁月久,所思不见徒心劳。
何时传观得合并,光宣旧梦回寒宵。

这首诗是清代文学家方苞为他的师马通伯所写的悼念诗。方苞(1668-1749),字凤九,一字南堂,号东山,桐城(今属安徽)人,清代散文家、学者、诗人。他的文章以严谨著称,尤其擅长写碑文。

这首诗的内容如下:

我昔勘书官学曹,桐城一老同昏朝。
澹怀万事不挂眼,心维口诵惟方姚。
精诚所结好所聚,阅肆妙迹逢灵皋。
朱书平点柳州集,辨析雅郑严秋毫。
惜抱遗文旧所得,酒酣出示珍球刀。
行草宕逸味隽永,题品妙称安吴包。
座间凫翁最倾倒,书后博引何滔滔。
春明燕饮事在眼,家居撞坏群儿跳。
抱润先生亦宿草,长物散失寒烟飘。
醰醰至味沁肺腑,坠欢隔世难重遭。
斯文一脉有冥契,纵极天椓终难消。
沉渊连璧复照眼,如水收覆魂相招。
去年旧京觏袁子,摩挲柳集真久要。
君复徵题姚手迹,拓本远致千琼瑶。
桐城后劲两君属,弥天风雨闻嘐嘐。
我落穷边岁月久,所思不见徒心劳。
何时传观得合并,光宣旧梦回寒宵。

逐句释义:

  1. 我昔勘书官学曹,桐城一老同昏朝。
    我从前在桐城的官学里做学问,那时候桐城还是个繁华的朝代。

  2. 澹怀万事不挂眼,心维口诵惟方姚。
    淡泊名利,对世事不放在心上,心中只有吟诵和学习。

  3. 精诚所结好所聚,阅肆妙迹逢灵皋。
    通过精诚的学习和积累,才能欣赏到那些美好的文字和作品。

  4. 朱书平点柳州集,辨析雅郑严秋毫。
    用红色的笔书写着《柳州集》这本书,仔细分辨其中的雅俗之别。

  5. 惜抱遗文旧所得,酒酣出示珍球刀。
    珍惜并保存着老师留下的遗文,当酒喝得正酣时,就拿出来给大家看。

  6. 行草宕逸味隽永,题品妙称安吴包。
    行草字体飘逸洒脱,书法品味高超,被誉为“安吴包”。

  7. 座间凫翁最倾倒,书后博引何滔滔。
    在座的一位姓凫的先生被深深打动,他对书后的解释非常详尽。

  8. 春明燕饮事在眼,家居撞坏群儿跳。
    春天的时候,我们在春明宫喝酒聊天,家里也被孩子们玩得乱七八糟。

  9. 抱润先生亦宿草,长物散失寒烟飘。
    抱着润泽先生也躺在草席上睡觉,但是家中的财物已经全部丢失,只剩下寒冷的烟雾缭绕。

  10. 醰醰至味沁肺腑,坠欢隔世难重遭。
    这种醇厚的滋味深深地渗透到了我的肺腑,即使相隔数百年的时光,也很难再次品尝。

  11. 斯文一脉有冥契,纵极天椓终难消。
    这股文化的脉络有着神秘的联系,即使再大的天体也不能消除它的影响。

  12. 沉渊连璧复照眼,如水收覆魂相招。
    如同深渊中的连璧再次照亮了大地,如水一样将灵魂聚集在一起。

  13. 去年旧京觏袁子,摩挲柳集真久要。
    去年在京城见到袁子,真是久别重逢啊,我反复抚摸着他留给我的《柳集》。

  14. 君复徵题姚手迹,拓本远致千琼瑶。
    你还要为我重新撰写这篇文章,并且把拓片寄给我,让我能够拥有这些珍贵的宝物。

  15. 桐城后劲两君属,弥天风雨闻嘐嘐。
    桐城的后辈中有两个很有才华的人,他们的才华像天上的风雨一样浩大。

  16. 我落穷边岁月久,所思不见徒心劳。
    我在边疆生活了许多年,思念家乡却无法相见,只能徒增烦恼。

  17. 何时传观得合并,光宣旧梦回寒宵。
    什么时候能够看到我们的作品合编成册,重温过去的梦想呢?

赏析:
这首诗是方苞对已故的老师马通伯的追忆之作。方苞通过对老师的怀念和对师生情谊的表达,展现了深厚的师生情感。诗中描绘了老师在学术上的严谨态度、在书法艺术上的精湛技艺以及在文学创作上的深厚造诣。同时,方苞还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师生之间美好回忆的怀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悼念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