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为寻幽踏布鞋,上方高处历重阶。
洞空若蚌含澄水,峰峭如锥立乱崖。
相国金鱼随土落,仙人黄鹤着尘埋。
烧铅往事多年冷,怪底穷愁未有涯。
【注释】
特为寻幽踏布鞋,上方高处历重阶。
游观音庵,特为游览而寻找幽静,脚下穿布鞋,上山登高攀重台阶。
洞空若蚌含澄水,峰峭如锥立乱崖。
观音岩洞中空旷深邃,好像蚌壳内含清水;岩石峰峦陡峭,像圆锥一样矗立在乱石堆中。
相国金鱼随土落,仙人黄鹤着尘埋。
相国寺前有金鱼池,金鱼随着泥沙落入水底,仙人洞中有黄鹤墓,黄鹤在尘土中埋葬。
烧铅往事多年冷,怪底穷愁未有涯。
当年烧炼铅汞之事已多年不闻其问,我对此感到奇怪,穷愁之苦何时了无尽头?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游览的七言绝句。全诗四句,第一句“特为寻幽踏布鞋”写游览的动机和目的,第二句“上方高处历重阶”,写游览的过程和经过,第三、四句写景物特点和感受。
首句“特为寻幽踏布鞋”,点明作者游览的目的。作者之所以游览观音庵,是因为他喜爱这个幽静的环境。“特为寻幽”,是说特别为了寻找幽深寂静的地方;“踏布鞋”,是说步行登山。“特为”二字,表明诗人是为了寻求精神上的愉悦和陶冶情操。这一句既表明了游览的目的和动机,也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和方式。
次句“上方高处历重阶”,具体描绘了游览的经过。“上方高处”,即指观音岩。“历重阶”,即攀登崎岖险峻的山路。“历”,经历的意思。“重阶”,多级之意。这句诗描写了游览者攀登崎岖险峻的山路,经历重重困难到达目的地的情景。这一过程,表现了作者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也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第三、四句“洞空若蚌含澄水,峰峭如锥立乱崖”写景。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观音岩比作蚌壳,把乱石堆比作圆锥。“洞空”、“峰峭”分别形容岩洞和峰峦的特点。“含澄水”,“锥立乱崖”,则形容岩洞内积水澄清碧透,乱石堆积如同圆锥一般直立在乱石之中。这样生动的描写,使整个观音岩显得更加神秘幽美。
第五、六句“相国金鱼随土落,仙人黄鹤着尘埋”写古迹的兴废。这两句诗以金鱼池和仙人洞为例,说明古迹的兴废无常,世事变化莫测。金鱼池中的金鱼,曾随泥沙落入水中,如今却只剩下泥土;仙人洞中的仙人,曾经生活在洞穴中,如今却只能被尘土掩埋。这两句话既表达了诗人对古人的怀念之情,又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幻无常的认识。
最后两句“烧铅往事多年冷,怪底穷愁未有涯”,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坎坷、穷愁无尽的感慨。这里的“烧铅往事”,指的是诗人过去曾热衷于炼丹术,追求长生不老的梦想。然而,多年的炼丹实践使他深感失望,认为炼丹术纯属徒劳无益之事。“怪底”,表示奇怪不解之意。“穷愁未有涯”,意思是穷困愁闷没有尽头。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坎坷、穷愁无尽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