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眼红纱误恐深,披文弥复廑如临。铭操恰侍皋比座,簪盍真成翰墨林。
旧雨重偕情倍密,独弦无和响应沈,倾昆取玉寻常事,莫慰荆和献璞心。
八月初六日拜分校之命入闱用王衷白先生韵其二
障眼红纱误恐深,披文弥复廑如临。
铭操恰侍皋比座,簪盍真成翰墨林。
旧雨重偕情倍密,独弦无和响应沈,
倾昆取玉寻常事,莫慰荆和献璞心。
注释:
- 障眼红纱:遮蔽视线的红色纱巾,这里比喻考场的红纸试卷。
- 披文:泛指阅读诗文书籍。
- 铭操:指有品德操守的人。
- 皋比:古代帝王座位前悬挂的象牙或木制的礼器,这里借指高位。
- 簪盍(hé):古代束发用的簪子,盍是同“合”字,意为扣上,这里指把书卷整理好。
- 翰墨林:翰为笔,墨为砚,林为聚集之地,这里是形容学问、才艺之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应试者赴考情景的诗。诗人通过对考试的场景、人物、心理等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科举制度的看法以及对人才选拔制度的担忧。
首句“障眼红纱误恐深”,诗人用“障眼红纱”来形容考场的环境,暗示了考试的艰辛与复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考试的畏惧和无奈之情。
次句“披文弥复廑如临”,诗人用“披文”来形容他面对试卷时的焦虑与紧张。而“谨如临”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紧张感,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考场之中。
接下来三联,诗人分别描述了考试中遇到的不同情况:
- “铭操恰侍皋比座,簪盍真成翰墨林。”这句诗中的“铭操”可以理解为有道德操守的人,而“皋比座”则是古代帝王座位前的礼器,这里借指高位。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官场的不满以及对于有才能之士被埋没于黑暗势力之下的担忧。
- “旧雨重偕情倍密,独弦无和响应沈”,这里的“旧雨”指的是老朋友,而“重偕”则表示再次相聚。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在朋友面前倾诉自己的苦闷和无奈之情。
- 最后两句“倾昆取玉寻常事,莫慰荆和献璞心”。这里的“倾昆”可以理解为倾尽所有的努力,而“取玉”则意味着获得成功。诗人用这两句诗表达了他对于科举制度的看法,认为这是一个寻常之事,不值得太过在意。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于荆和献璞心的担忧,担心自己无法像荆和一样献出真诚之心。
这首诗以考试为主题,通过对考试场景、人物、心理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科举制度的不满和担忧。同时,诗人通过对比官场与学术之间的差异,表达了自己对真正才能不被认可的忧虑。整首诗语言朴实而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