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出蛾螂塘,记险从此始。
山脉悉联络,形若臂使指。
又如骏马足,一逸不能止。
峭根拔地生,危峰倚天起。
光含朝暾红,气积暮烟紫。
云开壁面削,雨过翠骨洗。
行人望不见,下马秋色里。

【注释】

黔山:即贵州的山。黔,泛指西南一带。杂吟:即“杂咏”,即随意吟诵。蛾螂塘:在贵阳南郊,是贵阳著名的旅游景点。险从此始:指从蛾螂塘开始,这里就进入了险峻难行的地方。臂使指:像人伸出的手臂指挥。骏马足:形容地势险峻如骏马之足。一逸不能止:一旦走失,就无法停下来。峭根拔地生:形容山峰高耸入云,犹如悬崖峭壁。危峰倚天起:形容山峰高耸入云,犹如倚靠在天空之上。光含朝暾红,气积暮烟紫:阳光照在山峰上,反射出红色的光彩;云雾在夕阳的照射下,散发出紫色的氤氲。云开壁面削,雨过翠骨洗:当云雾散去时,山壁显得更加陡峭;大雨过后,山林中的绿色植物被冲刷得格外清新洁净。行人望不见,下马秋色里:因为山势险峻难以攀登,行人只能远远观望。

黔山杂吟

南出蛾螂塘,记险从此始。山脉悉联络,形若臂使指。又如骏马足,一逸不能止。峭根拔地生,危峰倚天起。光含朝暾红,气积暮烟紫。云开壁面削,雨过翠骨洗。行人望不见,下马秋色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首句点明题旨,指出作者此行是从南面的蛾螂塘出发,从此进入山路险峻的地区。次句说,沿途山峦连绵不断,如同人的手臂一样伸展开来。三到五句进一步描绘这种景象。“又如骏马足”一句,形象地写出了山路的险峻。“一逸不能止”一句,说明即使是骑马的人也不敢轻易停留,可见其危险程度。六句用比兴手法,以“峭根拔地生”比喻山崖陡立,以“危峰倚天起”比喻山峰高耸直插云天,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山路的险峻。七到八句描写日落时分的景色。“光含朝暾红”一句写日光照耀下的山巅,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而“气积暮烟紫”则写云雾中透出的紫气,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九到十句写雨后山间的景象。“云开壁面削”形象地写出了雨后的山壁陡峭如削;“雨过翠骨洗”则把山间的青翠植被洗刷得格外鲜亮。十一句写诗人到达目的地的情景。“行人望不见”,表明山高路险,无法再向前行进;而“下马秋色里”则表明此地已是秋季,天气凉爽宜人,可以下来休息。全诗以“黔山”为线索,通过对山势、地貌、色彩和气候等方面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黔山的雄伟壮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