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星发沙河,寒风叫骚屑。
南行邯郸道,沙深马蹄没。
碛砾击车轮,硠磕声不绝。
轰然一怒掷,我骸惊欲裂。
县以山尽名,地胡犹屹𡾐。
丛台竟何有,渠水空幽咽。
因思古名都,累代生人杰。
杵臼尽客忠,罗敷完女节。
壮哉蔺相如,叱秦拌颈血。
立功拜上卿,回车甘屈折。
孰谓人素贱,乃独凭口舌。
故址我欲寻,行程不得辍。
万古苍烟中,英雄尽扃鐍。
不见抱枕翁,富贵才一吷。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内容是作者在沙河边游览时的所见所感。“邯郸道”“南行”交代了游历的地点和时间,“侵星发沙河”点明时间,“寒风叫骚屑”渲染环境氛围。“南行邯郸道,沙深马蹄没。”描绘出沙河边上的景象:南行的车轮深陷沙中,难以前行。“碛砾击车轮,硠磕声不绝。”“碛砾”指沙漠中的石头,“硠磕声不绝”说明石多路难走。“轰然一怒掷,我骸惊欲裂。”“轰然”形容石头撞击的声音很大。“我骸”指自己的身体,“惊欲裂”说明声音之大让人感觉身体都要被震裂了。“县以山尽名,地胡犹屹𡾐。”“县”即现在的临漳县,“以山尽名”指的是临漳县的地势特点。“地胡犹屹𡾐”。“胡”是方言词,这里用作代词,表示疑问语气。“屹𡾐”指屹立不倒。“丛台竟何有,渠水空幽咽。”意思是丛台到底有什么?只有那渠水流淌着幽幽的叹息。“因思古名都,累代生人杰。”“因思”即因为思念,“古名都”指的是古代有名的都城,“累代生人杰”意为历代都有杰出的人物出现。“杵臼尽客忠,罗敷完女节。”意思是说,所有的男子都在尽忠,所有的女子都在坚守贞节。“壮哉蔺相如,叱秦拌颈血。”意思是说,蔺相如真是勇敢啊,他斥责秦王时,鲜血溅到了自己的脖子上。“立功拜上卿,回车甘屈折。”“立功”指立下军功,“拜上卿”指的是被封为上卿。“甘屈折”意为心甘情愿地放弃官职。“孰谓人素贱,乃独凭口舌。”“孰谓”是问句,“人素贱”,意思是认为人们一向低贱。“恃”意为依靠,“口舌”指说话的能力。“乃独凭口舌”意为只有凭借言语的力量。“故址我欲寻,行程不得辍。”“故址”指的是旧日的地方,“寻”意为寻找。“不得辍”意为不能停下来。“万古苍烟中,英雄尽扃鐍。”“苍烟”指烟雾,“扃鐍”意为关闭。“英雄尽扃鐍”意为英雄们都已闭上了门扉,不再露面。“不见抱枕翁,富贵才一吷。”“不见”是看不见的意思,“富贵才一吷”指的是富贵不过是一点小小的成就,没什么值得炫耀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公元958年(开宝元年)秋至冬之间在河北大名一带游览时的所作。全诗共八句,每四字一句,韵脚均为孤雁出群格入韵。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情景交融,意境浑厚。

此诗首二句叙事,写诗人游览沙河的情景。沙河发源于太行山东麓,流经大名、清丰、馆陶三县。诗人由临漳出发,沿沙河北岸向西行。天已黄昏,见太阳刚刚露出地平线,便开始向南行走。“侵星发沙河”,意思是天色将晓,诗人就已经开始启程了。“寒风叫骚屑”的意思是凉飕飕的北风吹动着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使人感到十分凄凉。这两句是写诗人出游时的情景。

第三联是诗人对沙河水流的描写。“南行邯郸道,沙深马蹄没”。意思是说往南行去邯郸的路,因为沙河的水太深了,所以马蹄无法过去,只能掉转车头向北行驶。这两句是写诗人出游时的情景。第四联是诗人对自己遭遇的感慨。“碛砾击车轮,硠磕声不绝。”意思是说沙河两岸的岩石嶙峋不平,车辆在岩石上颠簸着前进,发出阵阵隆隆的响声。这两句是写诗人出游时的情景。第五联是诗人对历史事件的评论。“轰然一怒掷,我骸惊欲裂。”这两句是说,当蔺相如在奏王面前慷慨陈词时,奏王竟然大怒,蔺相如愤怒至极,猛地将手中的和氏璧摔在地上。这两句是写蔺相如怒斥秦王的事件。第六联是诗人对历史的回顾。“县以山尽名,地胡犹屹𡾐。”“县”即现在的临漳县。“屹𡾐”在这里作形容词用,意为高高的矗立着。意思是说,临漳县的名字就是因为这里的山势高耸而得来的。这两句是说临漳县的山峰很高耸入云。第七联是诗人对历史上的名人的怀念。“丛台竟何有,渠水空幽咽。”这两句是说如今的丛台早已不复存在了,而曾经的渠水也在岁月的长河中悄然消逝了。这两句是说现在的丛台已经不存在了。第八联是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思古名都,累代生人杰。”意思是说想到古代那些闻名天下的城市,历代都有杰出的人物产生。这两句是说古代的那些城市因为有了像他们这样的人才而更加辉煌。

这首诗的前六句都是写景,最后两联都是抒情。前六联写的都是眼前之景,后两联则是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期望。这种写法使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