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作诗花作骨,辞尚葩华韵清越。
最宜雪蕊艳春风,亦似冰箸击寒月。
中年作诗先读书,书味日积成膏腴。
贞柯内荣郁茂实,秀颖外竖蕃蕤敷。
诗人之心亦如面,弗论同异要归炼。
炼辞炼意惟炼真,一真所存极千变。
不然摇笔万语来,长波一泻何能回。
腾驹纵使骋捷足,逸馵毕竟非良材。
亦有愁思戛孤唱,想入幽微转生障。
或恐尖纤类女郎,还虞刿鉥疲心匠。
笑我学诗三十春,书无半豹言不根。
康庄未敢越涂辙,细路正苦迷梁津。
虚者难传实求是,我言诗法非诗旨。
自有端倪不可寻,遥遥山水琴弦指。

这首诗是诗人在回答七弟关于诗歌写作的提问时所作的,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理解和见解。下面是逐句的解读和赏析:

第一句:“少年作诗花作骨,辞尚葩华韵清越。”

  • 解释:年少时创作诗歌,就如同花朵作为骨相一样重要,注重词藻的美丽和韵律的清新。
  • 关键词:花作骨、葩华、韵清越
  • 注释:比喻年轻时的诗歌如同花朵一样美丽,注重辞藻的华丽和韵律的清朗。
  • 赏析:这里诗人用花朵作比,强调了诗歌的语言美和音乐性,体现了年轻时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

第二句:“最宜雪蕊艳春风,亦似冰箸击寒月。”

  • 解释:最适宜于春天绽放的雪花,其色彩艳丽如春日的春风;也像冰筷子敲击寒冷的月亮。
  • 关键词:雪蕊、艳春风、冰箸、击寒月
  • 注释:比喻诗歌中的色彩和意境,既热烈又冷峻,富有层次感。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赞美了诗歌中色彩的丰富和意境的深邃,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

第三句:“中年作诗先读书,书味日积成膏腴。”

  • 解释:到了中年时期,写诗应该多读书,积累丰富的书籍知识,形成自己的思想精华。
  • 关键词:读书、书味、膏腴
  • 注释:比喻读书如积累膏脂肥润的土地,为创作提供营养。
  • 赏析:诗人认为读书是提升诗歌创作的重要途径,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

第四句:“贞柯内荣郁茂实,秀颖外竖蕃蕤敷。”

  • 解释:内心坚定如贞洁的树皮,外面却茂盛有如繁复的花叶。
  • 关键词:贞柯、荣郁、秀颖、蕃蕤、敷
  • 注释:比喻内心的坚定与外表的繁华,以及才华横溢的表现。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内外两面,赞美了诗人内心的坚韧和外在的风采,体现了诗人对自我形象的重视。

第五句:“诗人之心亦如面,弗论同异要归炼。”

  • 解释:诗人的内心就像他的面孔一样,不管外表如何不同,最终都需经过提炼。
  • 关键词:诗人之心、面部、提炼
  • 注释:比喻诗人的内心世界复杂多样,但最终需要通过提炼来表达清晰的思想。
  • 赏析:诗人强调了内心世界的纯净和真实,以及通过提炼来表达内心想法的重要性。

第六句:“炼辞炼意惟炼真,一真所存极千变。”

  • 解释:只有真正地修炼言辞和意图,才能保持真理,而真理的存在是无限的,变化也是无穷的。
  • 关键词:炼辞、炼意、炼真、变化
  • 注释:表明了诗人对于语言和思想的严肃态度,以及对于变化的包容和接纳。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真实性的追求和对变化无常的接纳,体现了诗人的哲学思考。

第七句:“不然摇笔万语来,长波一泻何能回。”

  • 解释:否则挥笔千言万语而来,但滔滔江水般的话语怎能回流?
  • 关键词:摇笔、万语、长波、回流
  • 注释:比喻言语的迅速和不可逆转,强调了言论的力量和影响力。
  • 赏析:诗人用江河的流水比喻言论,强调了言语的影响力和不可预测性。

第八句:“腾驹纵使骋捷足,逸馵毕竟非良材。”

  • 解释:骏马即使奔跑得再快,终究不是最好的材料制成的车子。
  • 关键词:腾驹、逸馵、骋捷足、良材
  • 注释:比喻人虽有出众的才能或优点,但若用在不适当的地方就会失去效果。
  • 赏析:诗人以骏马为喻,表达了人才使用不当会导致失败的道理。

第九句:“亦有愁思戛孤唱,想入幽微转生障。”

  • 解释:也有忧愁思绪在独自歌唱,深入到幽深微妙的境界里,反而产生了障碍。
  • 关键词:愁思、孤唱、幽微、生障
  • 注释:形容诗人在创作中遇到困境或挫折时的自我感受。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对自我的反思和超越。

第十句:“或恐尖纤类女郎,还虞刿鉥疲心匠。”

  • 解释:恐怕过于纤细精致会像女子那样娇柔,还要担心刻薄锐利会耗尽匠心。
  • 关键词:尖纤、女郎、刿鉥、匠心
  • 注释:比喻作品过于细腻可能会失去力度,或者过于尖锐可能会损害艺术的整体美感。
  • 赏析:诗人用女子的形象和锋利的工具来比喻过于精细的作品可能会产生的负面影响。

第十一句:“笑我学诗三十春,书无半豹言不根。”

  • 解释:嘲笑我学习诗歌已经三十年,虽然读了很多书但仍然没有达到真正的理解。
  • 关键词:学诗、三十春、书无半豹、言不根
  • 注释:表示自己尽管学习诗歌多年,但对于诗歌的理解仍然不够深刻和全面。
  • 赏析:诗人自谦地说自己虽然学了三十载诗歌,但还没有完全理解诗歌的精髓。

第十二句:“康庄未敢越涂辙,细路正苦迷梁津。”

  • 解释:不敢轻易跨越大道上的平坦之路,只能沿着狭窄的小径行走,感到迷茫。
  • 关键词:康庄、细路、涂辙、梁津
  • 注释:比喻在文学道路上,既要有广阔的视野,也要有脚踏实地的精神。
  • 赏析:诗人以行走的道路为喻,表达了文学创作的宽广与艰辛。

第十三句:“虚者难传实求是,我言诗法非诗旨。”

  • 解释:空泛的理论难以传播实际的道理,我的主张只是诗法而非诗歌的真正旨趣。
  • 关键词:虚者、实求是、诗法、诗旨
  • 注释:强调诗歌创作不仅仅是技巧的运用,更重要的是传达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 赏析:诗人认为诗歌的创作不能只停留在技巧层面,而应更注重内容的深度和情感的真实性。

结尾:“自有端倪不可寻,遥遥山水琴弦指。”

  • 解释:诗歌的创作有自己的规律和端倪,虽然不易寻找,但正如远山、流水和琴弦一样美妙和谐。
  • 关键词:端倪、不可寻、山水、琴弦指
  • 注释:比喻诗歌创作中的内在规律和美学追求,尽管难以全部捕捉,但依然值得去发现和欣赏。
  • 赏析:诗人以自然景观为喻,表达了对诗歌创作规律的尊重和对美好艺术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