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首慈云礼世尊,我闻如是莫酬恩。
金鲵胡耇春难老,玉蝀清游月有痕。
谢韫因风惭咏絮,袁安卧雪不开门。
舞雩沂水饶真契,温伯无言道已存。

樊樊山先生赐题双修阁近作诗片七律一首谨次元韵赋谢

吐握常开北海尊,三吴士女昔沾恩。
探骊艺苑传仙笔,化鹤桑田忆梦痕。
汲古曾稽中垒传,学诗欲叩鲁班门。
前人牙慧休重拾,手泽长真十卷存。

赏析:
这首古诗是清代诗人张元默创作的一首七律诗。这首诗以“樊樊山先生赐题双修阁近作诗片”为引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双修阁的喜爱和赞美。

首句“吐握常开北海尊”,描绘了北海尊的尊贵地位和庄重气质,象征着樊樊山先生在诗坛上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樊樊山先生的敬仰之情。

颔联“探骊艺苑传仙笔,化鹤桑田忆梦痕”,进一步描绘了樊樊山先生在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和深远影响。探骊艺苑,意味着樊樊山先生的艺术造诣高深莫测,如同探求骊珠一般珍贵;化鹤桑田,则寓意着樊樊山先生的作品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能够跨越时空,触动人们的心灵。

颈联“汲古曾稽中垒传,学诗欲叩鲁班门”,进一步展现了樊樊山先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对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汲古,意味着樊樊山先生善于汲取古代文化遗产的精华,以此为创作之源;中垒传,则是指他能够将传统诗歌的精髓传承下去,成为后世学者的典范。而学诗欲叩鲁班门,则表达了樊樊山先生对诗歌创作技艺的追求,希望能够像鲁班一样,创造出更多传世之作。

尾联“前人牙慧休重拾,手泽长真十卷存”,再次强调了樊樊山先生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风格和价值。前人牙慧,意味着樊樊山先生的作品已经超越了前人的成就,成为了不可多得的佳作;手泽长真,则表达了樊樊山先生作品的永恒价值,如同他的手掌印痕一般,历久弥新。十卷存,则是指樊樊山先生留给后人的诗歌作品数量之多、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这首诗通过对樊樊山先生赐题双修阁的场景描绘和对其诗歌创作成就的赞扬,展现了作者对樊樊山先生的深深敬意和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以及对诗歌创作的追求和探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