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寒不暖好秋光,重理斋头旧锦囊。
园径未荒离下菊,伊人宛在水中央。
好携樽酒邀明月,拟杖青筇踏晓霜。
应忆滦阳风景好,堤边遥认柳丝长。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词人张舜民,全诗如下:
不寒不暖好秋光,重理斋头旧锦囊。
园径未荒离下菊,伊人宛在水中央。
赏析:
这是一首回忆过去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的诗词。诗人通过对秋天景色的喜爱和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
首句“不寒不暖好秋光”,描绘了秋天的气候特点,既不寒冷也不炎热,正是人们喜欢的季节。这里的“好秋光”不仅指天气,也隐喻着美好的时光。第二句“重理斋头旧锦囊”,描述了诗人回到自己的书房整理旧物的情景,旧锦囊可能是指过去的书信或者日记等,象征着回忆和思考。第三句“园径未荒离下菊”,描绘了花园中的景象,菊花已经凋谢,但是花园的小路依然保持着原来的风貌,没有受到破坏。这两句诗通过描写秋天的自然景色和花园的变化,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第四句“伊人宛在水中央”,是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他想象着友人就像水中的倒影一样,永远留在他的心中。第五句“好携樽酒邀明月”,诗人提议与友人一起举杯饮酒,欣赏美丽的月亮。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渴望。最后一句“拟杖青筇踏晓霜”,诗人准备拿起拐杖去散步,欣赏清晨的露珠和霜花,象征着对新一天的期待和新希望。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与友人共同度过的时光,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