巉岩削立石门敞,两扇洞开高千丈。
停舟沿径穷清幽,坐看飞瀑激波响。
恍疑仙境非人间,不朽名山在天壤。
当年披卷面流泉,洗涤尘心恣清赏。
山水钟灵岂偶然,雷雨风云真气象。
荒碑林立蔓草敷,一代元勋风泱泱。
前度刘郎今已往,年年月照读书幌。
夕阳欲暝归扁舟,梵磬一声荡兰桨。

【注释】

巉岩:险峻的山崖。刘文成:即刘伯温,字文成。石门访:在浙江温州,有石门洞。

巉岩:险峻的山崖。削立:陡直的样子。敞:开。

两扇洞开高千丈:指石门两旁峭壁上的两个洞口,一高一低。

清幽:幽静。停舟沿径穷清幽:乘船沿着山涧小道,寻访那幽深的景色。

飞瀑激波响: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发出轰鸣声。

恍疑仙境非人间:仿佛觉得这里是个仙界,不是人间的世界。

不朽名山:永垂不朽的名山。

当年披卷面流泉,洗涤尘心恣清赏:当年在这里读书时,面对清澈的泉水,洗去世俗的尘埃,尽情欣赏山水之美。

钟灵:指山川秀美,灵气凝聚。雷雨风云真气象:形容大自然的风云变幻,气势磅礴。

荒碑林立蔓草敷:山上有许多荒废的石碑,覆盖着长满青苔的野草。

一代元勋风泱泱:这里指的是南宋抗金名将刘锜,其威风凛凛。

前度刘郎今已往,年年月照读书幌:前次来访的刘伯温已经去世,但他的精神永远照耀着读书人的窗户。

夕阳欲暝归扁舟:太阳即将落山,诗人准备乘船回家。

梵磬一声荡兰桨:和尚敲钟的声音悠远而清脆,荡起水波,摇动着船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通过游览石门洞,抒发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同时寄寓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全诗语言生动形象,意境优美,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首联“巉岩削立石门敞,两扇洞开高千丈。停舟沿径穷清幽,坐看飞瀑激波响。”描绘了石门洞的壮丽景象。石门洞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是一座险峻的山崖上天然形成的石洞,洞顶高悬,洞口宽敞,宛如一座巨大的城门。诗人登上石门,沿着山间小路前行,一路欣赏着清幽的景色,耳边传来瀑布的轰鸣声,令人心旷神怡。

颔联“恍疑仙境非人间,不朽名山在天壤。当年披卷面流泉,洗涤尘心恣清赏。”进一步描绘了石门洞的神秘感和美丽风光。诗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好。他曾在这里读书时,面对清澈的泉水,洗去世俗的尘埃,尽情欣赏山水之美,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颈联“山水钟灵岂偶然,雷雨风云真气象。荒碑林立蔓草敷,一代元勋风泱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感悟和赞美。他认为大自然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魅力,是不可多得的美景。他感叹大自然的变化无常,雷雨风云展现出大自然的强大气势和壮丽景象。同时,他也感慨历史沧桑,一代元勋刘锜的威风依然存在。

尾联“前度刘郎今已往,年年月照读书幌。夕阳欲暝归扁舟,梵磬一声荡兰桨。”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他怀念曾经拜访过刘文成的那位前辈,每年每月都会有明亮的月光照耀着他的读书窗。当夕阳西下,诗人准备乘船回家时,和尚们敲响了钟声,悠远而清脆的声音荡漾在水面上,使诗人的心情也变得平静。

整首诗以石门洞为中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同时,诗人的情感也随着诗歌的展开而逐渐升华,最终达到了情感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