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沙东去万军声,孤剑横磨照胆明。
论将冯唐悲老大,渡江祖逖感垂成。
中朝抗疏需酬志,寰海交游浪得名。
常此儒生忧社稷,何年亲见泰阶平。
淘沙东去万军声,孤剑横磨照胆明。
译文:淘沙东去,万军齐发,我手持孤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注释:淘沙,比喻战争的残酷,东去表示出征的方向。万军声,暗示战争的规模宏大。孤剑横磨照胆明,比喻自己坚定的意志和勇气。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在战争中的坚定信念和勇敢担当,展现了他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论将冯唐悲老大,渡江祖逖感垂成。
译文:谈论军事,冯唐感慨岁月已逝,而我却依然年轻;渡江之战,祖逖感叹功业未成。
注释:冯唐,古代一位著名的将领,他在战争中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但仍然坚守岗位,为国家效力。渡江之战,指的是公元383年,东晋将领谢玄率领的东晋军队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军队的事件。祖逖,东晋时期著名将领,他在年轻时就立志要收复中原失地,但最终未能实现。
赏析:此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前辈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功业未成的遗憾和不甘。
中朝抗疏需酬志,寰海交游浪得名。
译文:在朝廷上,我要抗疏上书,以酬自己的壮志;在四海之内,我要结交朋友,以获得虚名。
注释:中朝,指朝廷之中。抗疏,即上奏皇帝的奏章。酬志,意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寰海,泛指天下。交游,指与人交往。浪得名,意为虚度光阴,没有真正的名声。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既要有所作为,又要有所节制,不要为了虚名而浪费时间和精力。
常此儒生忧社稷,何年亲见泰阶平。
译文:常常如此,一个儒生总是为国担忧;何时才能够看到国家的太平与安宁?
注释:儒生,古代读书人的意思。社稷,指国家。泰阶,指太平盛世。平,意为稳定、平安。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期望,希望国家能够实现和平与繁荣。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风貌,以及对功名和虚名的反思和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