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声不减顺阳刘,民吏思君尚未休。
已作渊明还栗里,肯从坡老乞常州。
丹枫江冷摇寒思,碧玉峰高起暮愁。
二十年来重回首,更无知已勖前修。
”`
故邑侯刘谦山先生
循声不减顺阳刘,民吏思君尚未休。
已作渊明还栗里,肯从坡老乞常州。
丹枫江冷摇寒思,碧玉峰高起暮愁。
二十年来重回首,更无知已勖前修。
翻译:
在循声的歌声中,我仿佛回到了刘遵道的故乡。
刘先生的政绩让人难以忘怀,他的名声和功绩一直被人们铭记。
他已经回到他心爱的田园生活,但我也希望能像刘遵道那样回归自然。
丹枫江水寒冷,摇曳着我对家乡的回忆。
二十年后再次踏上故土,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
注释:
循声:形容歌声回荡,如同沿着声音的踪迹。
刘:指诗人的朋友、同事或同僚,这里特指刘谦山先生。
民吏思君:意味着民众和官吏都思念着刘先生。
渊明:指东晋诗人陶渊明,此处用来比喻刘谦山先生。
肯从:表示愿意跟随、效仿。坡老:苏轼,苏轼曾自比坡公(北宋文学家苏轼)。
丹枫江冷:描绘江边的枫叶在秋天显得格外红艳,而江水也因此寒冷起来。
碧玉峰高:用来形容山峰的颜色和形状,给人以美丽而神秘的感觉。
二十年来重回首:意味着经过二十年后的再度回首,感慨万千。
知已:知心朋友的意思。勖:鼓励。前修:古代先贤的智慧和德行。
赏析:
这首诗是对故邑侯刘谦山先生的一次深情回顾。诗人通过对比刘先生与陶渊明、苏轼等人的不同人生态度,表达了对刘先生淡泊名利、返璞归真的赞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知识、智慧传承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刘先生人品和才华的赞美,也有对过去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