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文典涣如云,闾左耰锄起乱军。
暂喜山阳留善处,似闻冀北已空群。
履霜时暮阴方盛,献曝臣劳日又曛。
长此灵均家国恨,更挥老泪吊湘君。

我们来解析这首诗的内容。

  1. 诗句释义:
  • “中朝文典涣如云”:形容朝廷的文献典籍众多如云,这里可能指的是文学、历史或学问等。
  • “闾左耰锄起乱军”:在平民中用耰(古代的一种农具)锄头起事反抗,形成了一股反乱的力量。
  • “暂喜山阳留善处”:暂时喜欢在山阳县留下的地方,可能是指一个安全和平的环境。
  • “似闻冀北已空群”:好像听到了冀州北部已经没有军队了。冀州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国家,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 “履霜时暮阴方盛”:就像履霜一样,天气渐冷,傍晚时分阴气正浓。履霜是一种自然现象,指踩在结了冰的霜上的鞋上会发出响声。
  • “献曝臣劳日又曛”: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人们晒东西,天又变暗了。
  • “长此灵均家国恨”:如果这样继续下去,我将会长期为国家的前途而感到忧虑。灵均可能是屈原的字,家国恨则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忧思。
  • “更挥老泪吊湘君”:再次挥洒老泪,为湘君(屈原)哀悼。
  1. 译文:
    奉和张少泉世丈的诗让我感慨良多。朝廷的文典繁多,但民间却有起义之军;我暂时庆幸自己能在山阳县找到一块安宁之地,但我担心冀州北部的军队已经全部撤离;随着天色渐晚,阴气越来越重,太阳也即将落下;我在此时更加忧心忡忡,因为我的国家正在遭受忧患;如果这样的局势继续下去,我将长久地为国家的未来而担忧;最后,我再次挥泪为湘君的逝世而哀悼。

  2.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国家现状的描述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首句以“中朝文典涣如云”起兴,描绘了朝廷文化繁荣的景象,但紧接着通过“闾左耰锄起乱军”转折到民间起义的混乱局面,形成鲜明对比。接着,诗人表达出对自己暂时安全的欣慰,以及对未来可能的担忧。尾句通过“长此灵均家国恨”点明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忧虑。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国家现状的忧虑,也有对个人安危的关切,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