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冰碎石骨,众芳殚消歇。
空山风雪寒,独立抱明月。
【注释】
画梅:指梅花。坚冰碎石骨,众芳殚(dān)消歇:坚冰碎裂,众花凋谢。尽:完、消失。殚:竭尽。
殚:尽;消歇:凋零;雪:指风雪。
空山:深山。抱:紧拥、拥抱。
独:只。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写了作者在深山之中独自欣赏梅花的景象。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坚冰碎石骨,众芳殚消歇。
空山风雪寒,独立抱明月。
【注释】
画梅:指梅花。坚冰碎石骨,众芳殚(dān)消歇:坚冰碎裂,众花凋谢。尽:完、消失。殚:竭尽。
殚:尽;消歇:凋零;雪:指风雪。
空山:深山。抱:紧拥、拥抱。
独:只。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写了作者在深山之中独自欣赏梅花的景象。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注释】 北郭:指长安城北面的郭门。郭,城楼周围筑有矮墙的地方。晚眺:傍晚观赏景色。呈:奉献、献上。丁叔衡师立钧:丁叔衡,唐代诗人,曾师从于李白;立钧,字子钧,也号白云先生,唐代诗人。二首:本篇为第二首,第一首见《全唐诗》,题作《宿北郭》。 残竹:犹残存的竹子。层阴:层层叠叠的树木阴影,形容树荫茂密。荡:覆盖。远林:远山。云山:指山间的云雾和山上的树木。前代色:指前朝遗留下来的颜色。霜树
【注释】 久聚不相顾:很久没有见面,彼此都不去看对方。 濒行:将要离开。 如何:怎样。 今夜月:指中秋月。 还照出山云:月亮照着山间的云雾。 抗手三千界:举起手来仿佛可以接触到三千大千世界(即宇宙、万物)。 豪情十万军:豪迈的情怀像十万大军一样。 素抱:朴素无华的感情。 咫尺感离群:感到自己与同伴的距离很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临别之际赠给朋友储影壶的
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傍晚时分的远眺,描绘了一幅荒凉、寂静的画面。 诗句逐句释义及赏析: 1. 下杵暮江孤:“下杵”指放下农具,这里可能指日落时分。“暮江孤”形容江水的孤单和寂静,给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 2. 苍茫混海隅:“苍茫”表示广阔无边,“混海隅”则表达了与大海融为一体的感觉,这里的海隅即海边。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海深沉而广阔的感受。 3. 荒城清野烧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通过登高远眺的壮阔景象来抒发自己对时局的忧虑。 其一:负郭时登眺,江崖欲暮天。 注释:在城郊的时候登上高楼远眺。傍晚时分,江边的小山仿佛要落山入晚。 赏析:首句“负郭时登眺”,交代了登高的原因和环境,点出了时间。“负郭”一词出自《汉书·食货志》,指靠近城郭之地,也就是靠近城市的地方。作者之所以选择这个地点登高,是因为这里是他经常出入之地,也是他经常与朋友聚会的地方
【注释】 交谊:指友情。先世:先辈和父辈。謏(jiǎo)闻:惭愧。遗业:祖先留下的事业。蒿莱:荒芜。筹边:筹划边境事务,这里借指治理国家。出群材:指杰出的人才。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对友人储光羲的赠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期望之情。全诗如下: 赠储光羲二首(其二) 论交先世旧,文彩冠台阁。 惭君愧吾辈,遗迹渐榛莽。 投笔警残局,篝灯爇寒灰。 中原未复辟,指望出群才。
重九东城晚眺 落照半城郭,秋风动渺茫。 云平孤树迥,山涌暮天苍。 夕气散群鸟,寒风薄大荒。 独怜篱下菊,晚节有馀芳。 注释: 1. 重九: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古人认为这一天阳气最盛,适合登高远眺。 2. 东城:即洛阳东城,这里指代作者所在地的洛阳。 3. 暮景:傍晚的景象。 4. 夕气:夕阳的余晖,也形容傍晚时分的景色。 5. 孤树迥:孤零零的树木,远远地矗立着。 6. 暮天苍:暮色中的天空
宝应道中 春思满芳洲,横风荡客愁。 日华闯高浪,波藻窜明楼。 诗句无根草,乡情不系舟。 花朝便经过,莫负少年游。 解析与注释: - 宝应道中:宝应是古县名,位于江苏省北部。这里指诗人在经过宝应时的情景。 - 春思满芳洲:春天到来,思绪也如江上之花般盛开,满溢在广阔的洲岛上。 - 横风荡客愁:春风的吹拂让诗人的心情如同被风吹起的波澜一般,心中充满了难以平息的忧愁。 - 日华闯高浪
【注释】: 亦知澹如水:也懂得淡泊如同水。 冲素亮遐心:冲刷清净明亮了遥远的心境。 春共和神写:春风和神采相融合。 秋随静气深:秋天跟随宁静的气韵而深沉。 大山包众植:高山包容着众多的植物。 乔木有遗音:高大树木留有遗音。 挥手一为别,同苔各异岑:挥手一别,同在山中的苔藓却各不相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梅自况,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人生态度。诗中描绘了梅花、大山
【注释】清和道:指从洛阳到扬州的驿道。迢迢(tiáo tiáo):形容路途遥远。危车:指马车。心旆(sui):旗杆上的飘动旗帜,这里借以指代马。水涡:大水形成的漩涡。病马:指身体瘦弱、生病的马。石路:指山间崎岖不平的小路。宿雨:隔夜的雨水。浮麦陇:指长满麦苗的田埂上。春烟:春天的炊烟。沾柳条:柳树枝头挂满了嫩叶。浑:全。未惯:没有习惯。发轫(ren):启程。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阅读诗作,然后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注解,理解其意思,再进行概括总结,最后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解答此题要注意把握诗歌的内容、语言特点、思想主旨及意境等,并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答案】 遣怀 (一) 幽意忽不惬,时衰无奈何。(幽意:深沉的情思;惬:满足。时衰:时运衰颓。无奈:没有办法。)
【译文】 寒风吹动茅屋,只有梅花独自开放在深山空谷。荒无人烟的大山里人迹稀少,明月高照下只影独处。 【赏析】 《题画梅》是清代文学家查慎行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画中的梅花为对象,通过描写寒风、孤芳、幽独、荒山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寄寓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哲理思考。 首句“寒风动茅屋”,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孤独的景象。寒风中,茅屋轻轻摇曳,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这一句通过对比
. 诗句释义及注释 - 疏影落毵毵:形容梅花的枝干稀疏,影子落在地面上,显得细长而稀疏。 - 相思心上担:指心中的思念如同重担一般压在心头。 - 东风吹不醒:比喻春风无法将人从梦境中唤醒,暗示着对远方亲人或爱人的思念之情。 - 昨夜梦江南:指昨晚做了一个关于江南的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或者所爱之人的深切怀念。 2. 译文(中文) 我独自欣赏那疏落的影子洒在地面上,心里满是对你的思念
绝句题梅画箑二首 烟光荡吟魄,潭月漾深碧。湘妃出水寒,独立冻蛟脊。 注释:烟光映照在水面上,使人仿佛置身于幽静的环境中,心境随之荡涤。潭中的月亮像一块巨大的玉石,波光粼粼地倒映在湖面。湘妃(传说中舜帝的二妃娥皇和女英)在寒冷的水中挣扎着,显得如此凄美动人。她们如同孤独的巨人,矗立在冰冷的蛟龙脊背上,展现出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注释】 又四首:本诗为组诗,共四首,这是第四首。 疏林:稀疏的树林。寒沼(zhǎo):冷清的池塘。 幽芳动岁杪:幽香在岁末飘散。岁杪,即年末。 渡头:渡口。 啼鸦:乌鸦。 【赏析】 《又四首》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描写了诗人在岁暮时节,于渡口远望所见之景。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清丽,给人以美的享受。 首句中“疏林”二字,点出了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也点出了季节,为下一句的描写做了铺垫
【注释】 又四首:诗题。可人期不来,天寒日复暮:意即“可人不来,日暮天寒”。又《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又《小雅·采薇序》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故以“杨柳”为喻。又《楚辞·九章·悲回风》云:“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此亦自况也。又《古诗十九首》云:“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又《古诗十九首》云:“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又云:“行行重行行
注释:何处的鹤声传来,它飞入了高高的寥廓天空。回旋的旋风震动大地而起,江边的树林也变得萧瑟凄凉。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庐山时期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首句写鹤声从何而来,“何处”二字写出了诗人的疑惑之情;次句以“飞入”二字写出了鹤的飘逸之态;第三句“回飙动地起”描绘了大风刮起的情景;末句“江潭树萧瑟”,则写出了风中树木摇曳生姿的景象。全诗语言简练,意境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