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西来草不春,马嵬坡下土痕新。
可怜凝碧池头月,又照君王夜入秦。
落花五首
剑阁西来草不春,马嵬坡下土痕新。
可怜凝碧池头月,又照君王夜入秦。
【注释】
剑阁(qian gue):古地名,这里泛指蜀地,即今四川一带。草:草长得很好。春:春天来临。马嵬: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这里指唐玄宗的行宫所在地。坡下:马嵬山脚下。土痕:指马嵬山的残破痕迹。凝碧池:古代皇宫中的水池,这里代指皇宫。夜入秦:夜晚进入长安。
译文:
剑门关西边,春天的草木却不曾复苏,马嵬山下,泥土的痕迹依旧清晰可见。
在这凝碧池头的月光之下,又映照出君王夜晚进入长安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马嵬坡的悲剧故事。首句“剑阁西来草不春”,以自然景象开篇,暗示了历史的无情和人事的变迁。次句“马嵬坡下土痕新”,则直接点明故事发生地点和背景。这两句不仅写出了环境的荒凉和凄清,也预示了故事的结局。
诗的第三、四句“可怜凝碧池头月,又照君王夜入秦。”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它通过“凝碧池头月”这一具体景物的描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那个悲惨的夜晚。月光如血,映照出君王的身影,同时也映射出他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这两句不仅是对当时场景的再现,更是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
最后一句“又照君王夜入秦。”则进一步强调了故事的主题。它既展现了历史的无情,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在这里,“又”字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整个故事更加完整和丰满。同时,它也引发了读者对历史、现实和人性的思考和反思。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和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成功地展现了一个悲剧性的故事。它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物的悲情,也引发了人们对生命、爱情和权力等问题的深刻思考。这种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使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瑰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