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垂垂白雪香,欲饮不饮泪满觞。问君何所思,乃在广莫之野无何有之乡。
上有青冥高天下渌水,魂魄不到关山长。年年春雨阶头石,泪下苔花化成碧。

【注释】

吴门:今江苏苏州,古称吴国,故称吴门。

袁恂:字子瑜,宋代诗人。

梨花春雨图三首:袁恂有一首《梨花春雨图》诗:“雪色梨花春雨时,满城风雨锁愁期。欲饮不饮泪满觞。”这三首诗是袁恂对这首诗的题跋。

垂垂:低垂貌。白雪香:形容梅花洁白如雪,香气四溢。

广莫无何有之乡:指虚无飘渺的境界。无何有之境,出自《庄子·齐物论》。

青冥:青色的天空。高天下渌水:高悬于天上的青天和下流的碧清流水。渌水,即“绿水”。

关山长:长守关塞边陲。关塞,古代用以防守的关口和要塞。

年年春雨阶前石:每年春天,雨水落在台阶前的小石上,变成绿色。

苔花化成碧:苔藓上的花,经过雨露滋润,变成了碧绿色的小石头。苔花,生长在苔藓上的小花。

【译文】

白色的梨花低垂枝头,洁白芬芳的香气沁人心脾。我本想痛饮一杯美酒,却只能泪洒酒杯。请问您心中所思,难道就在这广袤无边的原野吗?那无何有之乡,空灵而神秘。青冥天空高挂,渌水悠悠东流,魂魄却无法到达那关山长守的边疆。每年春天,阶前的石上都会积着雨水,雨水滴滴落下,苔藓上的花便化作绿石。

【赏析】

这首词为咏物词。咏物词是宋词中数量最多的一种体裁,它通过咏物寄托情感,以景写情,借物抒怀。咏物词大多托物言志或寓情于景。此词就是通过咏梨花来抒发作者的情感。

词的上片主要写了梨花的美态。“垂垂”一词写出了梨花的繁密、茂盛;“白雪香”写出了梨花的纯洁、高雅。“欲饮不饮泪满觞”,这是说作者虽然很想饮酒解忧,但是想到自己已经年迈体弱,恐怕不能承受这烈性酒的刺激,只好把酒一饮而尽,留下两行清泪。这里既表明了自己的无奈,又暗示了内心的伤感。“问君何所思,乃在广莫之野无何有之乡”两句是说:“不知你心中究竟在想什么?原来你在广漠的天宇之下,那无垠的原野之上,竟没有一点牵挂。”这两句看似是在询问对方的心事,其实是在反诘自己。作者用这样的口吻来表达他内心的一种孤独感和寂寞感。“广莫无何有之乡”,出自《庄子·逍遥游》:“吾闻庖丁解牛,三年不见生人,而刀耕乎人手。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适莽苍者,三驱以为诱之。适之后,非彼是乎?”意思是“广阔无边,高不可及”,这里是说天地间没有一处可寄身之处。这既是对对方的一种讽刺,也是对自己处境的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叹。

下片主要是写自己的孤独与寂寞以及由此产生的惆怅之情。“上有青冥高天下渌水”二句,写自己站在高处俯瞰天下,但那种高高在上的孤独感并不能让自己得到安慰,反而让心中的寂寞更加强烈。“魂魄不到关山长”一句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落寞。最后两句则是说自己在每年的春天都能看到台阶前的小石被春雨淋湿后变成碧绿色,而自己的眼泪却滴在了这些石头上,使得这些石头也沾染上了自己的泪水,变成了绿石头。这两句表面上是在写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实际上却是在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和激动之情。同时,这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因为只有在这样的季节里,才会有这样的美景相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