暝色上河梁,野草亦离离。
人影隔烟树,送子当路歧。
嗟予鲜同气,况在天一涯。
自昔别严亲,道路长相思。
今兹复归来,畴念成孤儿。
挥手一以别,怆恍不尽辞。
努力爱春华,及此少年时。
登高望天末,忧思当告谁。
鹡鸰怀至性,岁寒相与期。
【注释】1.暝色:傍晚的天色。2.上河梁:走到河桥上。3.野草离离:指草木繁茂,景色秀丽。4.烟树:指烟雾笼罩下的树木。5.路歧:道路两旁。6.嗟予:叹我。7.鲜:少、薄。8.天一涯:指相隔遥远,如同在天涯一般。9.自昔:从古至今。10.道路长相思:意思是“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 11.今兹:今年。12.畴念:谁还念(我)。13.少年时:年轻时。14.鹡鸰:同“精”,即燕子。比喻忠心耿耿的人,也用来比喻有至性的人。15.期:约定。
【赏析】此诗为送别之作。诗人与四弟分别于河梁之上,面对别离,情难自已。首联描绘离别之时的景色,二联写别时的感慨,颔联写别后的牵挂;颈联写别后对弟弟的思念,尾联写别后对弟弟的祝愿。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这首诗以“送鲤南四弟之苏州”为题,写的是诗人送别自己的弟弟去苏州的事情。全诗共八句,前四句是叙事,五至七句是抒情,最后两句是赠言和祝福。
首句“暝色上河梁”,点明时间地点。“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这是苏轼《和董传留别》中的名句,意思是说,当黄昏降临的时候,站在河岸边,看着那苍劲挺拔的松树,虽然周围是乱云飞舞,但它依然能从容地走过。在这里,作者借用了这一句来描写自己送别的场景。
第二句“野草离离”,写景,也是写人。“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这是杜甫《登高》中的名句,意思是说,荒野小路上一片漆黑,只有江上的船燃烧着明亮的灯火。这里的作者运用了杜甫的手法,将“野草离离”的景色和“江船火独明”的景象联系起来,表达了作者对弟弟深深的眷恋之情。
第三句“人影隔烟树”,写景,也是写人。“依依墟里烟”是李白《送友人》中的名句,意思是说,朋友的身影被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这里,作者借用了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弟弟的深深眷恋之情。
第四句“送子当路歧”,写送别的场景。“岐路萦回,青翠扑衣。”这是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名句,意思是说,岔路弯弯曲曲,绿树丛中仿佛是披上了一身翠绿的衣服。在这里,作者借用了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弟弟的深深眷恋之情。
接下来五句“嗟予鲜同气,况在天一涯”,写自己内心的感受。“嗟予”是叹词,表示感叹。“鲜”是很少的意思。“天一涯”的意思是说距离非常遥远。“自昔别严亲,道路长相思。”这是李白《相逢行》中的名句,意思是说自从我们分别以来,路途遥远,思念亲人的心情就越发强烈。在这里,作者借用了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弟弟深深的眷恋之情。
第六句“今兹复归来”,写弟弟回来的情景。“及此少年时。”这是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意思是说到了这样的年纪。在这里,作者借用了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弟弟深深的眷恋之情。
然后是第八句“努力爱春华,及此少年时”,写弟弟回来后的生活。“及此少年时”的意思是说趁着这个年少的时光。“登高望天末,忧思当告谁。”这是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名句,意思是说登上高处远望远方,忧愁思念该向谁诉说?
最后两句“鹡鸰怀至性,岁寒相与期。”是说燕子有至性的本性,岁寒时节互相依偎在一起。这里的“鹡鸰”是指燕子,而“岁寒”则是一个典故。“岁寒三友”是松、竹和梅三个植物的统称,因为这三种植物在寒冷的冬季依然能顽强地生长,所以人们把它们作为坚韧不屈的象征。而在这里,作者用“岁寒三友”来比喻自己的弟弟和自己的友情。
这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深深的眷恋之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