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花落复落,鸣鸡寒更喑。
不怨无修绠,但愁井底深。

《子夜春歌八首》是唐代诗人曹家达的作品,其中一首为:

灯花落复落,鸣鸡寒更瘖

不怨无修绠,但愁井底深

注释

  1. 灯花落复落:形容灯芯上的灯花一次又一次地落下,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漫长。
  2. 鸣鸡寒更瘖:指寒冷的夜里,公鸡因为气温低而声音低沉,无法啼叫。这里用来象征夜晚的寂静和寒冷。
  3. 无修绠:意思是缺乏修理井绳的工具,比喻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工具。
  4. 但愁井底深:意味着担心自己的境遇或处境过于艰难,难以突破。

译文

在寂静的夜晚,灯火渐渐熄灭,仿佛连星星也不愿再亮起。寒风中,公鸡无力地啼叫,显得如此孤单和无助。我不禁感叹,为何没有修补好那根能伸到井口的绳索,只留下更深的绝望让我感到恐惧。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冬夜的宁静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环境艰苦以及生活困难的深深感慨。灯花的不断落下与鸣鸡的嘶哑声共同营造出一种孤寂、冷清的氛围,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凄凉和哀怨的情绪。诗人通过对比现实生活的艰辛与理想中的美满(“郎心暖”即希望爱人的心灵得到温暖),进一步加深了诗句的悲凉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困境的深刻体会和情感的真挚流露。

曹家达的《子夜春歌八首·其八》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生活状态的诗歌,它还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现状和心理体验。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背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