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风动林外,微雪洒溪滨。
值此清夜水,幸与群贤亲。
焚香留释子,开尊洽故人。
饥鸟度残腊,冻梅含早春。
破扉寒更掩,镫光淡如银。
幽寂同所归,忽忽忘世尘。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然后“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最后“赏析”。答题时注意要紧扣诗句中的关键性字词。
第一句“严风动林外,微雪洒溪滨”写景,描写了雪夜留宿时巨上人的草堂环境;第二句“值此清夜水,幸与群贤亲”写景,交代了留宿的原因;第三句“焚香留释子,开尊洽故人”点明主题,写出了诗人与友人欢聚畅饮的愉快心情;第四句“饥鸟度残腊,冻梅含早春”运用比喻,写出了冬去春来的景象;第五句“破扉寒更掩,镫光淡如银”用细节写情,写出了诗人深夜留宿时的情形及心情;第六句“幽寂同所归,忽忽忘世尘”写景,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共度良宵后的愉悦心情。
【答案】
译文:
严冬风声惊动树林,雪花飘落在溪边的小桥。在这清夜时分,有幸与各位贤士相聚。烧起了香炉,留下这位佛教徒,斟满美酒,款待老友。饥饿的小鸟飞过了残冬,冰凌的梅花含着早春的气息。打开门,寒气透入室内,灯光微弱得犹如银色。在这幽静的地方,我们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忘却世间一切烦恼。
赏析:
全诗以雪夜留宿为线索,描绘了一幅清幽雅致的水墨画:
起笔两句,描写了雪夜留宿时的自然环境。“严风动林外,微雪洒溪滨。”严风呼啸着,将林中的树木摇晃不已;微雪纷纷扬扬地洒在溪流边上。这两句诗营造了一种寂静、清冷的氛围,为后文留宿的欢乐气氛作了铺垫。
接着两句,写留宿的原因。“值此清夜水,幸与群贤亲。”在这个宁静的夜晚,我们有幸与各位贤士相聚。这里的“清夜水”既指清澈见底的溪水,又指这个美好的夜晚;“群贤”既指在场的朋友们,又指那些远离世俗纷扰的高洁之士。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们欢聚一堂的喜悦心情。
第三四句,写诗人与朋友欢聚畅饮的情景。“焚香留释子,开尊洽故人。”这里所说的“释子”指的是佛教徒,而“故人”则是指老朋友。诗人点燃香炉,与佛教徒共叙友情,一边喝酒一边谈笑风生。这两句话不仅体现了朋友间深厚的友谊,也展示了他们的高雅情趣。
第五六句,写诗人与朋友共度良宵后的愉悦心情。“饥鸟度残腊,冻梅含早春。”在这寒冷的冬天,鸟儿饥肠辘辘地度过残年腊月;而那枝头挂着冰凌的梅花却已经含苞欲放,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这两句话通过对比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冬去春来的景象,同时寓意着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情谊愈发深厚。
最后一联,写诗人对这种友情的珍惜之情。“破扉寒更掩,镫光淡如银。”诗人推开门,寒气透室,灯光微弱得如同银色。这两句话既描绘了夜色中的画面,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之感。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沉溺于寂寞之中,而是继续珍惜这份难得的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雪夜留宿时的场景以及与好友欢聚畅饮的情景,展现了作者与朋友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及其高雅情趣。同时,诗中的意象也富有象征意味,如“寒更”“残腊”“早春”等,都寓意着人生的无常和时光的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