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侬生小住田家,不惯采花惯采茶。
犹喜名山邻顾渚,归来半里路嫌赊。
诗句释义:
阿侬生小住田家,不惯采花惯采茶。
译文注释:
我从小就住在田家,不太习惯去采集花朵,反而更喜欢采摘茶叶。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从小生活在田间,对于花草的不熟悉和对于茶叶的喜爱之情。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田间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同时,诗人对于茶叶的喜爱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阿侬生小住田家,不惯采花惯采茶。
犹喜名山邻顾渚,归来半里路嫌赊。
诗句释义:
阿侬生小住田家,不惯采花惯采茶。
译文注释:
我从小就住在田家,不太习惯去采集花朵,反而更喜欢采摘茶叶。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从小生活在田间,对于花草的不熟悉和对于茶叶的喜爱之情。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田间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同时,诗人对于茶叶的喜爱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动人的海上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风行高宝湖 - 注释:高宝湖,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 - 赏析:开篇即点明了诗人所处的位置,为下文营造了宁静的氛围。同时,“风行”二字也预示了接下来诗歌的主题将围绕风展开。 2. 白日浑风雨,扁舟发海门 - 注释:白日,指太阳。浑雨,指连绵不断的雨水。扁舟,小船。发海门,出发。 -
【解析】 本首诗是一首纪游抒怀之作,全诗意境清幽闲雅。 “夜半泊邵伯驿访龚甫”意思是夜晚在邵伯驿站拜访龚甫,“落月天河朗”:银河高悬,月亮皎洁明净(落月:指残月,即新月)。这是一幅宁静的夜景图。“危樯独夜开”,在孤寂的夜空下,只有那高高的桅杆独自迎风矗立着,显得格外醒目。此句中,诗人以景写情(孤寂的夜),表现了自己孤独、冷清的心情。“故人忘寂寞,游子几徘徊”,老朋友忘了自己的孤单寂寞而欢聚一堂
【注释】 青青:青翠。渺渺:遥远的样子。余深怀:指对往事的思念。浓淡三春画:指春天景色的浓淡变化。凄迷:悲伤迷茫。美人怜短梦:指女子因梦见情郎而伤心。游子怅天涯:指诗人因思念家乡、朋友而感到惆怅。盘桓:徘徊、逗留的意思。 【赏析】 《春郊闻笛》是一首抒情诗,作者在这首诗里抒发了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四句以杨柳为线索,描写了一幅春光明媚的画卷
诗词名句“未满相知愿,天涯共客时”出自许传霈的《去淮阴留别诸友(其一)》。这首诗是作者在清同治四年所作,当时年仅二十二岁。下面将逐句进行解析和赏析: 1. 诗句释义:“未满相知愿,天涯共客时。” - 未满相知愿:表达了一种对深厚友谊尚未完全建立的遗憾和渴望。 - 天涯共客时:形容自己身在异地,如同漂泊的客人,与朋友们相隔遥远。 2. 译文: - 未曾完全理解彼此的愿望
【注释】 ①甲子:清代用干支纪年,甲子是天干第三位,属木;地支第二位,属丑。 ②孤馆:孤单的馆舍。 ③栖:栖息。 ④游子:旅居他乡的人。 ⑤佣书:为他人抄写书籍或文书。 ⑥郑重:庄重、严肃。 ⑦放棹:扬帆。 ⑧饥渴斯民赖:老百姓靠我生存。 ⑨穷通:指仕途的升沉和贫富的变化。常道:平常的道理。 ⑩南北路:指从北方到南方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诗作于清同治三年(1864),时作者21岁
【注释】喜,喜欢。子,对年轻人的尊称。方,刚才。过访,探望。同游小有天园在泰城西。甲子,清同治三年(1864年),作者二十一岁,此时作者正在扬州。偶,忽然。约,约会。闲从,悠闲地。绿荫,浓密的树阴。着处,归宿。俗吏,庸俗的官吏。低回,徘徊不进。白鹤山林去,红莲水榭开,用典。白鹤山、红莲池是扬州名胜。 【赏析】这首七绝写于作者二十四岁时(时作者正在扬州)所作,记叙了作者与友人游览小有天园的情景。
千里有孤子,三年无老亲。 译文:在这千里之外,有一个孩子独自生活,已经三年没有见到年迈的父母了。 注释:千里有孤子 - 意思是说,在遥远的异地,有一个孤单的孩子(指自己) 三年无老亲 - 意思是说,这三年来,我还没有能够见到我的父母(指自己的父母)。 问心时号泣,触目事悲辛。 译文:每次看到这些,我的心就难以平静,总是泪流满面。 注释:问心时号泣 - 意思是说,每当想到这些,我就忍不住流泪哭泣。
【注释】 乙丑: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 暮泊(pō):傍晚停船。 苍茫(cānɡmánɡ):迷茫,迷蒙。 增暮色:增加天色的昏暗。 处(chù)何(hé):哪里。 芳草(fānɡcǎo)人烟冷:指田野上芳草萋萋,而人烟稀少。 结邻双小艇(xiǎodànɡxiǎoxiǎoniàn),偶语半吴侬(niùbànwūnónɡ):在两艘小船的甲板上结邻,偶然交谈着吴地方言。
【注释】 冠盖:指官宦。河梁:送别的桥梁。此乡:此处家乡或此地。蕴结:内心积聚。永夜:长夜,漫长的夜晚。百里:一百里。联床:同枕共眠。扁舟:小舟。玉杯:酒杯。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之作。乙丑(清同治四年,1865年)三月四日他侍母登舟,至宝应县,谢淮阴诸友送至宝应(宝应县在今江苏)。这首诗是他写给友人的,是酬答之作,也是抒发自己离别之情的诗作。 首联“冠盖动淮阴,河梁携手吟”。冠盖:车驾和冠服
得家书将去泰州(甲子(清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年,二十一岁)): 偏照扬州月,由来十二圆。 鱼书迟驿使,乌鸟落江天。 明日扁舟客,长淮一路蝉。 忘忧树北堂,也说是归年。 注释: - 得家书将去泰州:收到家中的信,准备前往泰州。 - 偏照扬州月,由来十二圆:扬州的月亮偏斜照耀,自古以来每个月都有圆的时候。 - 鱼书迟驿使:书信被延误了寄送的速度,如同鱼在水里游动一样。 - 乌鸟落江天:乌鸟落在江面
【注释】 杨柳依依:柳树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曳。飞尽絮:柳絮飘散。冉冉:渐渐,缓缓。黄梅:指黄梅时节。流酸:形容梅子成熟后,果肉逐渐变酸。堪怜:可叹,可怜。树大春归去:春天已过,树也离去(比喻人或物离开)。图报春晖:比喻努力报答春天的恩惠。 【译文】 暮春时节,看到柳絮纷纷飘落,想到黄梅季节即将到来,心中不胜惆怅。春天虽然离去,但留下的果实却难以报答春天的恩惠。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暮春时节所写
【注释】 1. 囊中探得几青钱:指诗人在口袋里掏出来,只有几枚铜钱。 2. 太息双鬟(huán)坠俗缘:感叹自己的美貌和才情都沦落到了世俗的生活中。 3. 多少游人忘住足:形容游客们忘记了停下脚步欣赏美景。 4. 笙歌一样误青年:比喻那些庸俗的人,像笙歌一样,浪费了美好的青春时光。 【赏析】 《童女叹》是一首描绘了少女因美貌而陷入庸俗生活,被世人遗忘的哀怨之情的诗
【注释】 童女叹:即咏《童女叹》。《童女叹》是一首乐府诗,内容多描写妇女的生活。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一篇,写一位小女儿因想家而痛苦哀伤的情景。娉婷:指女子姿态美好。含羞:指羞涩。几度:多少次。管弦:乐器和歌声。讴:歌唱。归家:回家的意思。笞挞:用皮鞭抽打。苦:痛苦。当筵:在宴席上。学作:学习、练习。贯珠喉:练就了唱歌的本领。 【赏析】 这首诗通过咏童女的口,表达了她因为想回家乡而痛苦的心情
注释:和朋友们约定一起到古鄣城去采摘茶叶,正值春暖花开,雨后初晴。走过山头,我们全然不顾,只是一路欣赏着采茶的歌声。 赏析:此诗描写的是春天在古鄣城附近采茶的情景,全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日采茶图。首句“同侪约出古鄣城”,交代了地点和时间,诗人与友人相约来到古鄣城的茶乡。第二句“趁此春和雨乍晴”,点明了天气状况,春日和煦,雨后初晴,正是采摘茶叶的好时机。第三句“过尽山头全不管”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考生理解诗歌内容,然后根据题目中的提示,结合诗歌的注释和写作背景等来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 “胜他齿白色鲜妍,却值良辰谷雨前。”这两句大意是:她那洁白如玉的牙齿,比一般女子更鲜艳可爱;偏偏赶上了谷雨时节。“齿白”,这里指女子的牙齿洁白、好看。“却值”的意思是“正好碰上”。 第三句的意思是:担心她的清香不如越州(杭州)的女子来得持久长久
注释:当年人说石蒲斋,一卷茶笺风味佳。新斗旗枪夸境内,白岩罗嶰早安排。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茶叶的采摘和制作过程。第一句“当年人说石蒲斋”指的是在当年,人们说石蒲斋的茶是品质最好的。第二句“一卷茶笺风味佳”则表达了茶的品质非常好,用茶笺包装后更加美味。接下来的两句“新斗旗枪夸境内”和“白岩罗嶰早安排”则分别描述了茶叶的采摘和制茶的过程,以及如何将茶叶包装好。整首诗通过描绘茶叶的采摘和制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