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前途去,斜阳渐渐低。
猿声空谷里,云影乱峰西。
舟泊无人渡,桥通何处溪。
林间漏烟火,且借一枝栖。
【解析】
这是一首纪实诗,全诗通过写“借宿”的全过程来表现诗人的心境。首联“不觉前途去,斜阳渐渐低”,写出了诗人在山路上行走,不觉已日暮西山;颔联“猿声空谷里,云影乱峰西”,写诗人听到山间猿猴的叫声,感受到山势的高峻和深密;颈联“舟泊无人渡,桥通何处溪”,写诗人停船于江边,却找不到渡口,过桥也无船可渡;尾联“林间漏烟火,且借一枝栖”,写诗人只好到树林中寻找栖息之所,并点燃火种取暖、驱寒。全诗通过对旅途所见所闻的描写,表现出诗人的孤寂与无奈。诗人以“借宿”为题,实则是自比为游子,抒发了羁旅他乡的思归之情。从整体上看,此诗语言质朴,风格清丽,情景结合,富有生活情趣。
【答案】
译文:
不觉已经走到山道上,夕阳慢慢地落下去了。山中只有猿猴啼叫,在山谷中回荡。我来到一座小峰下,看到一片云影映照着山峰。我的船停靠在水边,却没有人可以渡过这条江。我来到一座桥旁,却看不到通往江中的路。在树林中看见炊烟升起,我只好借用它作临时的家。注释:
觉:感到
去:走
渐:渐渐
猿:猿猴
空:寂静
云影:云的影子
西:向西边
栖:栖息
赏析:
这首诗是纪实诗,诗人用朴素平易的语言抒写了自己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的前两句写诗人走在山路上,不觉天色已晚,太阳慢慢落下了。后三句写诗人在山中听到猿猴的啼鸣声,看到山间的雾气笼罩着山峰,诗人来到一座山峰下,看到一片云影映照着山峰。诗人的船停靠在江边,却没有人可以渡过这条江。诗的最后两句写诗人来到一座桥旁,但看不到通往江中的路。在树林中看见炊烟升起,诗人只好借用它作临时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