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清源第一梯,名山高结与天齐。
苍松夹道疑无路,怪石开门忽有蹊。
五色云霞楼外过,万家烟火望中迷。
登峰造极应如此,俯视人间眼尽低。

清源洞

踏上清源第一梯,名山高结与天齐。

苍松夹道疑无路,怪石开门忽有蹊。

五色云霞楼外过,万家烟火望中迷。

登峰造极应如此,俯视人间眼尽低。

【注释】

清源:指清源县。在今安徽省歙县。

踏:走上。

梯:石阶。

名山:有名气的大山。

高结:耸立。

苍松:翠绿色的松树。

夹道:两行并排地排列着,形容道路狭窄。

疑:好像。

无路:没有路。

怪石:奇形怪状的石头。

开门:像门一样露出洞口。

忽有蹊(qī):忽然出现了小路。蹊,小路。

五色云霞楼外过:楼外飘浮着五彩缤纷的云霞。

万家烟火:指众多人家的炊烟。

望中:从远处观看。

迷:模糊不清。

此联写登山途中所见景色,以“踏”“梯”“苍松”“怪石”“五色云霞”等词渲染气氛,表现登山之难。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描写的是登山路上的景象:登上第一个石阶后,眼前展现的是巍峨的山峰,与天空相接。这两句通过夸张、拟人等手法描绘出登山的艰难和攀登过程中的艰辛。

接下来的四句主要描写山上的景色:苍翠的松树夹道两旁,似乎没有路可以走;但突然之间,一块巨石从中间打开,露出了一条小路。这里运用了比喻、想象等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的行走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表现了山势险峻,又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赞叹之情。

最后两句则转向对山下景色的描写。在山顶上俯瞰下来,只见山下的村落里充满了炊烟,仿佛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这两句既展示了诗人的豁达胸怀,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山水意象,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