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恩岩上闹登高,裙屐风流逸兴骚。
胜会可能还落帽,佳游何必不题糕。
溪山一带供诗料,萸菊双清动酒豪。
想到当年飞雁箭,空中神射属谁曹。

【注释】

①赐恩岩:地名。

②裙屐:指文人的服饰。

③风流:潇洒、超逸。

④胜会:美好的聚会。落帽,即脱帽,古代的一种礼节。

⑤题糕:即作诗,这里指在山中作诗。

⑥溪山:山川,泛指自然风景。

⑦萸菊双清:萸菊,即茱萸和菊花,这里代指茱萸和菊花。酒豪:即饮酒豪兴。

【赏析】

《九日登赐恩岩》,作者为宋代诗人陆游,此诗是作者登临赐恩岩所作之诗,全诗四句,每句七字,平仄协调,对仗工整。前两句写景抒情,后两句议论感慨,全诗语言精炼,意蕴深厚,富有哲理性。

首句“赐恩岩上闹登高”写诗人登临赋诗之情景,“闹登高”,热闹的登高,点出了九月九重阳节,人们登高赋诗、赏菊饮酒的习俗;“裙屐风流”写诗人自己,借衣带绣鞋来比喻自己的风度潇洒、超逸不凡;“逸兴骚”,“骚”即“骚人骚客”,借代了诗人本人。

第二句“裙屐风流逸兴骚”,写诗人登临赋诗之情形,“裙屐风”借指诗人的服饰,“风流”指风度潇洒、超逸不凡;“逸兴”指超逸不凡的兴致,这里也指诗人自己的兴致。

第三联“胜会可能还落帽,佳游何必不题糕。”写诗人对重阳节赏菊饮酒风俗的看法。“胜会”指美好的聚会,重阳节这天,人们登高赋诗、赏菊饮酒、插茱萸、吃重阳糕等都是美好的聚会,诗人认为重阳节赏菊饮酒风俗很美好;“落帽”,古时风俗,在宴会上把帽子扔在地上,表示欢乐,这是古代的一种礼节;“题糕”,即作诗,这里指在山中作诗。诗人认为,重阳节赏菊饮酒风俗很美好,所以没有必要一定要在山中作诗。

第四句“溪山一带供诗料,萸菊双清动酒豪。”写诗人登临赋诗之情形,“溪山”,泛指山川自然风光;“供”有提供之意,这里指诗人认为山川自然风光是赋诗的素材;“萸菊双清”,指茱萸和菊花两样东西都清凉宜人;“动”,激发之意;“酒豪”,指豪饮之人。诗人认为山川自然风光是赋诗的素材,茱萸和菊花两样东西都清凉宜人,足以激发诗人的酒兴。

最后两句“想到当年飞雁箭,空中神射属谁曹。”写诗人对重阳节赏菊饮酒风俗的看法。“想到当年”,追忆过去,诗人想到自己年轻的时候曾经在重阳节赏过菊花;“神射”,神话中的一种神箭,这里借指传说中的神射手;“属”,归属之意;“曹”,同“操”,指曹操。诗人说,想象当年曹操也曾在重阳节赏过菊花,并曾在天空中神射,这些都属于传说故事中的虚构。诗人认为,重阳节赏菊饮酒风俗很美好,所以没有必要一定要在山中作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