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尽名心愿已虚,显扬望后又何如。
未能禄养荣封典,有子空教读父书。
注释:父亲去世后,我深感遗憾,希望他能够显扬名声,但现实却如此凄凉。我未能得到俸禄和荣耀,只能空教儿子读父亲的诗书。
赏析: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对父亲去世的悲痛之情,表达了诗人对父亲的敬爱和怀念。诗人用“名心愿已虚”来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期望和失望,用“有子空教读父书”来表达对儿子的关爱和期望。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深刻,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诗。
顿尽名心愿已虚,显扬望后又何如。
未能禄养荣封典,有子空教读父书。
注释:父亲去世后,我深感遗憾,希望他能够显扬名声,但现实却如此凄凉。我未能得到俸禄和荣耀,只能空教儿子读父亲的诗书。
赏析: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对父亲去世的悲痛之情,表达了诗人对父亲的敬爱和怀念。诗人用“名心愿已虚”来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期望和失望,用“有子空教读父书”来表达对儿子的关爱和期望。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深刻,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诗。
这是一首七绝,其结构为四句,每句都由五个字组成。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中秋出闱夜游三山:中秋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月亮节,人们会在这个时候赏月、观灯等活动,而“出闱”则意味着结束了考试的旅程。这句诗描述了在中秋节夜晚,作者离开考试场所,开始游览三山的情景。 2. 七艺今朝满:这里的“七艺”指的是古代的七门学问,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诗等
【注释】 1. 写怀:即“抒怀”,抒发情怀或感慨。 2. 病久如曾愈:意思是说,病得久了,好像已经好了一样。 3. 愁多不觉添:意思是说,忧愁多了,好像不感到增加一样。 4. 姜性辣,敢比谏书严:意思是说,我的脾气像姜一样辛辣,敢于和那些谏书严厉的人相比。 5. 但拙蝇头逐,休生雀角嫌:意思是说我的笨拙如同苍蝇追逐食物时那样,不要因为我的不足而产生嫉妒。 6. 请看时序变,犹自有凉炎:意思是说
村居晚兴 村居风景古,晚兴尚依依。 残照疏林合,微昏远岫围。 杖头逢叟话,牛背认童归。 薄暮谁家读,寻声且扣扉。 注释: - 村居风景古:村居的风景十分古老。 - 晚兴尚依依:傍晚的兴致仍然萦绕心头。 - 残照疏林合:夕阳斜照在稀疏的树林里。 - 微昏远岫围:远处的山峦在夕阳的微光中显得朦胧。 - 杖头逢叟话:在路上偶遇一位老人交谈。 - 牛背认童归:在牛背旁辨认出一群孩子回家的身影。 -
【注】: 1. 买隐:指隐居生活,即退隐。 2. 山林:泛指幽深的山林,这里代指隐居之所。 3. 云烟密且深:意指山林中云雾缭绕,显得深邃莫测。 4. 松根:意指树木的根部,常用于比喻人的根基或精神。 5. 晚节:意指晚年或晚期的生活阶段。 6. 芦叶淡秋心:意指秋天时芦苇的颜色,象征心境的淡泊和宁静。 7. 补屋蔽风雨:意指修补房屋以抵御风雨,形容隐居生活的简朴。 8. 拥书罗古今
与施乃庚、郭乃承、李尔冲登乌石山 听闻说乌山景色优美,我们相约踏足其中。 临近城市没有嘈杂市声,进入寺庙便有禅意萦绕。 百道阶泉古旧,千重美景环绕如锦绣般。 攀登山顶只为欣赏风景,戴月才依依不舍地返回。 注释: - 乌山:即乌石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因其秀丽的山水风光而著名。 - 相邀踏翠微:相互邀请去探寻那翠绿的小山。 - 无市气:指靠近城市的地方没有喧闹的市井气息。 - 有禅机
胜会烂重阳,金铺满地黄。 鹤林花女寺,雁阵水云乡。 韵事题糕壮,风流落帽狂。 茱萸都插遍,雅爱酒杯香。 注释: 1. 胜会:美好的聚会。 2. 烂重阳:指重阳节,即农历九月九日,古人有登高赏菊的习俗。 3. 金铺:指铺满了黄金的屏风或装饰品,此处形容节日的气氛。 4. 鹤林花女寺:指寺庙的名字为“鹤林”和“花女”,可能是一个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地方。 5. 雁阵水云乡
【赏析】 此诗描绘了小西湖美景。首联写湖面景色,次联写地利人和,三联写湖光水色,四联写楼亭新荷,全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意境优美。 游小西湖 西湖如画意,点染水之涯。 地与三山古,时来六月嘉。 摇波红雾皱,转棹绿阴斜。 四望楼亭畔,新荷面面花。 注释: 1. 西湖如画意,点染水之涯。这句诗意在描写西湖的美景,就像一幅美丽的画作一样,给水面增添了色彩和美感。 2. 地与三山古,时来六月嘉
贫士叹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贫穷生活的感慨和无奈。以下是逐句释义: 1. 本是贫非病,翻因病更贫。 - “本是贫非病”:意思是说诗人本就贫困,并不是因为生病才更加贫穷。 - “翻因病更贫”:表示由于疾病,诗人的贫困状况变得更严重了。 2. 饥怜疏食乐,寒觉缊袍亲。 - “饥怜疏食乐”:在饥饿时,即使吃着粗糙的食物也感到快乐。 - “寒觉缊袍亲”:在寒冷中,即使穿着破旧的衣服也感到亲切。 3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陈梦雷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癸酉年冬夜,孩子入梦哭着成歌。 痛苦地隔着阴阳之界,频繁地在梦里寻找。 已经埋葬了孩子的尸体,却仍然爱着亲人的心。 烛光下的影子增添了悲哀的泪滴,蟋蟀的鸣叫声伴随着苦吟。 怎么能忍受枕边被推起,寒冷侵袭更加凄绝。 译文: 在冬季的一个夜晚,孩子的哭声让陈梦雷入梦哭泣成了一首诗。他深感悲痛之情,仿佛隔开了阴阳两界
几日清秋去,严冬渐觉深。 乾坤归老态,风木入寒心。 梦破诗魂返,愁多酒力沉。 来朝卜天气,犹未定晴阴。 注释: - 几日清秋去,严冬渐觉深:过了几天,秋天的景色已经消失,冬天的气息逐渐显现。 - 乾坤归老态,风木入寒心:天地间仿佛都回归到了衰老的状态,风吹过枯黄的树木,让人感到心中的寒冷。 - 梦破诗魂返,愁多酒力沉:梦境破碎,诗人的诗魂也随之归来,然而愁绪缠身,使得酒力难以支撑。 -
【注释】 双闱:指科举考试的乡试、会试。 肯:岂肯,难道。 遗训:父辈的教诲。 空树:这里指作者自己,因父亲早逝而没有成为文学家。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父亲的诗。全诗抒发了作者对父亲逝世的悲痛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渴望继承父业,成就大业的决心。 第一句“每把双闱辄思”,意思是每当想到参加科举考试(双闱即乡试、会试)时,就不禁想起父亲。这句诗通过“辄思”这个词语
【注释】: 六经:指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乐经》、《春秋》。 手亲裁:亲手制作或书写。 三箧:三个箱子,代指书籍。亡书,亡佚的文献。 苦记来:苦苦记忆。 手泽:遗留下的笔迹。不堪:难以忍受,无法忍受。 频抚卷:频繁地抚摸书本。 哀:悲伤。 译文: 儒家经典都是亲手制作或书写的,亡佚的书籍也苦苦记忆来。 亲手制作的笔迹不能频繁抚摸,每次抚摸就更加悲痛
注释: 航海当年险海隅,盖棺今尽道真儒。也知正寝蒙天报,其奈椎心怙已无。 注释: 航海时曾经面临危险的海域,盖棺(指下葬)的时候已经尽人皆知是个真正的儒者。也明白正寝(墓地)上会有上天的报应,无奈心中仍牵挂着父亲,无法释怀。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悼念他的父亲。诗人回忆了他父亲的一生,他曾经在航海中面对过危险,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他在下葬时已经成为了真正的儒士
【注释】 1. 斑斑:指泪水。 2. 哭诗章:即《吊古战场文》,曹操的名篇之一,写在战场上为阵亡将士而作。 3. 胡遽亡:指胡人被曹操打败后很快灭亡。 4. 生我:指曹操出生的时候。 5. 靡瞻(mǐzhān):没有瞻仰,即无法瞻仰。 6. 遥:遥远的意思。 7. 白云乡:指天国。 【赏析】 这首诗是曹操的儿子曹丕为其父曹操写的挽歌。曹操生前有《观沧海》等诗,死后又作《短歌行》、《观沧海》等诗
注释:自从失去了母亲,我泪痕满布;在母亲的膝下,我只能待罪至五岁。突然有一天,大化突然降临,让我不得不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我大声呼喊,悲痛欲绝,但是这个世界却仿佛与我无缘,无法理解我的悲伤和痛苦。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无尽的悲痛之情。从“自从失怙泪痕零”到“呼天怆地不堪听”,诗人的情感逐渐达到高潮。然而,诗歌并未止步于此,而是通过“大化忽催归大暮”和“呼天怆地不堪听”等诗句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哀伤之情的诗。下面是对每句诗的解析: 1. 亡母非如亡父时,曾经问卜亦求医。 注释:母亲的去世与父亲的去世不同,她并没有像父亲那样被占卜和医治。 2. 而今始觉阴阳数,药石无功卦象知。 注释:现在才真正认识到阴阳的道理,药物和针灸都无法治愈母亲的痛苦。 3. 生死有命天注定,何须迷信求神意? 注释:生死有命,这是自然规律,人们无需过度迷信求神拜佛就能接受这个事实。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