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际雪霏白,山头草断青。
惊闻山下石,痛矣陨文星。
舅氏少寒素,苦学夜聚萤。
学成名下士,才高德亦馨。
及锋而一试,便已发新硎。
献策醇且茂,董贾对汉廷。
胸罗廿一史,手次十三经。
世称真儒者,为后学典型。
大业应寿世,长保此真形。
胡年六十六,竟把程门扃。
愁云何渺渺,悲风何泠泠。
昨捧天书至,乃是绯衣灵。
遂从天使去,骑鹤上帝庭。
也知玉楼竣,召记不教停。
其如奇字奥,何处问元亭。
后生失仰止,哭对旧书棂。
曰先生归也,哀逝不堪听。
始信心丧者,倍怆思旧铭。
先君同砚席,约计五十龄。
相期扶大雅,岳峙与渊渟。
我亦弟子痛,兼泪渭阳零。
而且儿曹辈,小叩受寸筳。
呜呼恩义重,西州即东溟。
凄绝策马恸,莫教醉后醒。
逐句解析
首句
- 注释:天际的雪纷纷扬扬,白茫茫一片。
- 赏析:描绘了一幅大雪覆盖大地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苍茫而宁静的意境。
第二句
- 注释:山上的草木被雪覆盖,呈现出青绿色。
- 赏析:通过对比山下的白雪和山头的青草,表达了对舅氏的怀念之情。
第三句
- 注释:我听闻舅氏在山下不幸逝世的消息,心中悲痛万分。
- 赏析:直接表达了作者得知噩耗时的心情,突出了舅氏的不幸和自己的悲痛。
第四句
- 注释:舅氏年轻时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夜以继日地读书。
- 赏析:通过描写舅氏的家境和他努力学习的精神风貌,展现了舅氏的高尚品质。
第五句
- 注释:舅氏学识渊博,才高八斗,德才兼备,受到人们的敬重。
- 赏析:通过对舅氏的赞美,表达了对其才华和品德的高度肯定。
第六句
- 注释:舅氏曾参与科举考试,一举成名,成为下士中的佼佼者。
- 赏析:通过描述舅氏参加科举考试的经历,展示了其才华横溢的一面。
第七句至第十句
这四句主要描述了舅氏的生平事迹,包括他刻苦学习、努力考取功名、献策为国、精通历史、文学等方面的表现。这些内容体现了舅氏的卓越才能和崇高品德。
第十一句
- 注释:舅氏被誉为真儒者,为后学树立了榜样。
- 赏析:通过赞誉舅氏的学问和道德行为,表达了对其的敬仰之情。
第十二句
- 注释:大业应运而生,预示着舅氏的事业将得到传承和发展。
- 赏析:寄寓了对舅氏事业兴旺发达的美好祝愿。
第十三句至第十八句
这十一句主要描述了舅氏去世后的情况,包括他的尸体被安放在天书堂中、天使将他带走、以及舅氏在天堂的形象等。这些内容表达了对舅氏离世后的怀念之情。
第十九句
- 注释:舅氏生前是真正的圣人,死后依然保持真形。
- 赏析:强调了舅氏的道德修养和高尚品质对他的影响。
第二十句
- 注释:胡年六十六,竟把程门扃(jióng)了。
- 注释:程门扃,意为关闭家门,这里比喻舅氏晚年隐居生活。
- 赏析:表达了对舅氏晚年生活状态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舅氏的敬重之情。
第二十一句
- 注释:愁云何渺渺,悲风何泠泠。
- 赏析:描绘了舅氏去世后天空的阴霾和悲凉的秋风,形象地表达了对舅氏的哀思之情。
第二十二句
- 注释:昨捧天书至,乃是绯衣灵。
- 注释:天书是指皇帝颁布的圣旨或诏书,绯衣则是死者的身份象征。
- 赏析:表达了对舅氏去世消息的震惊和悲痛之情。
第二十三句
- 注释:遂从天使去,骑鹤帝庭。
- 赏析:描述了舅氏去世后被天使接引到天堂的情景,表现了对舅氏超凡脱俗的赞美。
第二十四句
- 注释:也知玉楼竣(jùn),召记不教停。
- 注释:玉楼竣指的是玉制的宫殿建成,召记不教停则指召唤记录,不再停留。
- 赏析:表达了对舅氏超然物外、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赞美。
第二十五句
- 注释:其如奇字奥(ào),何处问元亭(tíng)。
- 注释:奇字奥指的是深奥难解的汉字,元亭可能是某个地方的名称。
- 赏析:表达了对舅氏学问深奥、造诣非凡的赞叹。
第二十六句
- 注释:后生失仰止,哭对旧书棂(líng)。
- 注释:后生失仰止指的是后来的人无法再找到可以仰望的对象,旧书棂则是旧时的读书处所。
- 赏析:表达了对舅氏学问传承的重要性和对年轻学者的期望。
第二十七句
- 注释:曰先生归也,哀逝不堪听。
- 注释:先生的归指的是先生已经去世,哀逝不堪听则表达了对舅氏去世的悲痛难以言表之情。
- 赏析: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舅氏去世的悲痛之情。
第二十八句至第三十四句
这十三句主要描述了舅氏生前的学术成就、人格魅力以及去世后的社会影响。通过描述舅氏的贡献和影响,展现了其伟大的一生和崇高的品德。
第三十五句
- 注释:始信心丧者,倍怆思旧铭。
- 赏析:表达了对失去舅氏这种伟大人物的悲痛和思念之情。
第三十六句至第四十四句
这九句主要描述了舅氏的生平事迹以及人们对他的评价和怀念。通过描述舅氏的生平事迹,展示了其卓越的才能和崇高的品德,同时通过对他的赞誉和怀念,表达了对舅氏深深的敬仰之情。
第四十五句
- 注释:先君同砚席,约计五十龄。
- 注释:先君同砚席指的是舅氏与先祖一起学习过的地方,约计五十龄则指舅氏活到五十岁高龄。
- 赏析:通过描述舅氏与先祖一起学习的情景,表达了对其家族传统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第四十六句至第五十一句
这十一句主要描述了舅氏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人们对他的评价。通过描述舅氏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展现了其作为真儒者的崇高地位和人们对他的尊重。
第五十二句至第五十六句
这三句主要描述了人们对于逝去舅氏的回忆和悼念。通过描述人们对于逝去舅氏的回忆和悼念之情,表达了人们对舅氏深深的思念和缅怀。
第五十七句
- 注释:胡年六十六,竟把程门扃(jióng)。
- 注释:胡年指过去的时间,六十六则指舅氏去世时的年龄。程门扃则是关闭家门的意思,这里比喻舅氏晚年隐居生活。
- 赏析:表达了对舅氏晚年生活状态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舅氏的敬重之情。
第五十八句
- 注释:愁云何渺渺,悲风何泠泠。
- 赏析:描绘了舅氏去世后天空的阴霾和悲凉的秋风,形象地表达了对舅氏的哀思之情。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舅氏之作,通过对舅氏生前事迹和去世情况的描述,表达了对舅氏的深深怀念和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使诗歌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同时,诗中还融入了对舅氏人格品质和学术成就的赞扬,展现了其伟大的一生和崇高的品德。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