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向湖东万笏开,翠峰寺接雨花台。
参禅欲作逃禅客,济世谁为不世材。
伟壮风声催雪去,迷离树色趁云回。
莫将冷淡嗤生活,聊假蛮笺自遣怀。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作品。下面是对每一行的逐句释义:
- 山向湖东万笏开,翠峰寺接雨花台。
- “山向湖东”指的是山峰朝向东方。“万笏开”形容山峰如同无数把笏(古代的一种手板)展开一样,形象描绘了山峰的雄伟和壮观。“翠峰寺”指一座绿意盎然的山峰,“雨花台”则是指位于山麓的一座古塔。这两句诗意在表现山与寺的相依相伴和景色的美丽。
- 参禅欲作逃禅客,济世谁为不世材。
- “参禅”通常指的是佛教徒修行时的心静和冥想,“逃禅客”则意味着逃避世俗的人或事。这里用“逃禅客”来反衬自己想要逃离尘世纷扰的心态。“济世”指的是拯救世人或贡献社会,“不世材”则表示非凡的才能或贡献。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纷扰世界,寻找内心宁静的愿望。
- 伟壮风声催雪去,迷离树色趁云回。
- “伟壮风声”指的是强劲的风,它吹散了雪,“迷离树色”则是说飘落的雪花在树间缭乱地飞舞。“云回”形容云彩随着风的变化而变化,仿佛在追逐着雪的踪迹。这两句诗描绘了大自然中风与雪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给景物带来的生动变化。
- 莫将冷淡嗤生活,聊假蛮笺自遣怀。
- “莫将冷淡嗤生活”意思是不要轻视平凡生活,要珍惜眼前的时光。“蛮笺”指的是一种粗糙的纸张,这里用来比喻简陋的生活条件。“自遣怀”意味着通过写作来排解心中的忧愁。这两句诗意在鼓励人们不要对生活的简单和艰苦感到冷漠,而是要积极面对并从中寻找乐趣。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诗人以山水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和态度。诗中的“风声”、“雪”、“云”等元素,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和美感,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感受和理解。此外,诗人也通过对比、讽刺等方式,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观点,使整首诗更具深度和思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