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苔生海凝豨肪,潜然阴火浮幽光。海人捣治成侧理,肌肤莹薄欺硬黄。
今年敕使特持赠,茂先不敢书瑰章。平山一藏祛卢语,脉望浸淫断章句。
山僧索我赫蹄书,白氎朱绳象驮去。小窗习静写《法华》,定胜摩醯供花雨。
嗟乎我用此纸不负纸,可识三乘结聚处。此纸永在阎浮提,好将文字证初祖。

中山纸用山谷奉答茂衡赠纸长句韵

海苔生海凝豨肪,潜然阴火浮幽光。海人捣治成侧理,肌肤莹薄欺硬黄。

今年敕使特持赠,茂先不敢书瑰章。平山一藏祛卢语,脉望浸淫断章句。

山僧索我赫蹄书,白氎朱绳象驮去。小窗习静写《法华》,定胜摩醯供花雨。

嗟乎我用此纸不负纸,可识三乘结聚处。此纸永在阎浮提,好将文字证初祖。

【注释】

中山纸:即“澄心堂纸”。

海人:即“闽人”。海人捣制纸张的方法,与福建人制纸方法相似。

侧理:指纸的纤维排列不紧密。

肌肤莹薄欺硬黄:形容纸面莹洁如玉,质地轻薄而坚柔。

卢语:即“梵语”,佛教的语言。

摩醯(xi)供花雨:指佛事中供施的鲜花,如花雨一样纷纷洒落。

三乘:指佛教中的三种基本修行途径,即声闻乘、菩萨乘和大乘。

结聚处:意指修行成就的地方。

阎浮提:梵语“Aryavarta”的音译,意为世界的中心。这里指佛教所倡导的世界。

初祖:指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友人赠予的“澄心堂纸”的酬谢之作。诗人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澄心堂纸”的质地、色泽,以及它与佛教的关联,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份礼物的珍视和感激之情。

首联“海苔生海凝稀肪,潜然阴火浮幽光。海人捣治成侧理,肌肤莹薄欺硬黄。”通过描绘“澄心堂纸”的颜色和质地,生动地展现了其独特的美感。诗人以海苔为比,形象地描述了“澄心堂纸”的颜色如同海中生长的海藻,晶莹剔透,质地细腻柔软。同时,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阴火”这一意象,暗示了“澄心堂纸”的独特魅力——它如同隐藏在黑暗中的火焰,散发着微弱的光芒,但却充满了神秘和力量。

第二联“今年敕使特持赠,茂先不敢书瑰章。平山一藏祛卢语,脉望浸淫断章句。”则进一步揭示了“澄心堂纸”的珍贵之处。诗人以“敕使”自喻,表示自己虽然拥有这样的宝物却不敢轻易使用,而是将其珍藏起来。同时,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平山一藏”、“脉望浸淫”等词汇,形象地描述了“澄心堂纸”的珍稀程度。

第三联“山僧索我赫蹄书,白氎朱绳像驮去。小窗习静写《法华》,定胜摩醯供花雨。”则进一步描绘了“澄心堂纸”的应用场景和效果。诗人将自己比作一位僧人,用“赫蹄书”来形容自己的书法风格独特而有力。同时,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白氎朱绳”等词汇,形象地描述了“澄心堂纸”的使用方式。

第四联“嗟乎我用此纸不负纸,可识三乘结聚处。此纸永在阎浮提,好将文字证初祖。”则是诗人对“澄心堂纸”价值的高度肯定。诗人感慨自己得到了这样一份珍贵的礼物,深感幸运和感激。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份礼物的珍视和保护之情,希望它能永远流传下去,见证历史的变迁。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澄心堂纸”的珍贵之处,又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份礼物的感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